1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受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解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学生在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下完成学习,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受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教学设备不完善,严重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1]。
1.2教师和学校的问题
创业要求学生对行业的基本发展和市场信息有详细的了解,也要求学生明确操作流程,这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提高。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信息封闭,教学内容陈旧,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软件知识和技术,学校与企业缺乏联系,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学校提供的实践项目数量相对较少,教学案例严重脱离现实,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软件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时,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思想保守,对软件行业新技术缺乏了解,整体教学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
2.创业型人才培养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体系
2.1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应包括流行技术、软件质量、专业质量等内容,基于培训项目,根据项目规模和系统结构可分为大型企业应用项目,B/S结构工程,面向过程工程,C/S结构项目、企业应用项目等。,所有项目都是通过NET和Java实现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即企业平台软件分析设计编码能力B/S结构平台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编码能力C/S结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编码能力、面向对象分析设计编码能力、面向过程分析设计编码能力。在这一制度下,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学习,全面了解项目的实践过程,提高综合能力水平。
2.2实施体系
软件项目的培训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各种大小项目,让学生通过在学校阶段的学习体验项目运营的整体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必要的资源,培养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让学生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熟悉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了解行业的基本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1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机制
软件技术专业技术性强,要求学生掌握软件设计开发、系统维护和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能够利用这些技能为企业设计满足需求的产品,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相关高校应在技术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抓住创新机遇,挖掘创新成果的内在价值。高职院校要构建学生个性发展与学习培养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加强基础教育,开设人工智能、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提高学习主动性[3]。
3.2创新教学方法
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加强教师的指导。以系统的工作流程为指导,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与企业实际环境高度一致的系统中完成学习。教师应充分分析社会对软件人才能力的要求,以真实项目为主要载体,采用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3.3加强实践教育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从毕业综合实践、专业应用实践、专业认知实践等角度入手,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贯穿实践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加IOS/Androia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创业能力。在学校建立综合实践平台,具体内容可以包括网络维护培训、网站开发、大数据开发等,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完成知识学习[4]。
4结束语
新时期,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应积极适应社会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实践机会,提高综合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