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观看工业设计产品
现代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扩张和快速发展。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产品充满了现代生活的微妙之处。数字产品的存储信息功能、传输数据功能和解码数字资源的技术特点与传统产品的使用习惯、意义表征和外观风格有显著差异。数字产品以虚拟时空场景创造真实的客观视觉体验,呈现数字时代产生的产品风格,展示消费社会、信息生存模式、数字表达主义等文化品质。
工业产品观看中的编码解码系统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产品,其实有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工业产品的外观是观看系统中的交流中介,是观看环节的重要因素;工业产品设计师是产品外观设计的主体,将功能知识、审美意义、技术支持和社会现实意义物化到产品中,以视觉形式呈现给消费者;公众被产品所包含的符号意义所吸引,接受产品所指代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成为产品观看系统中“视觉消费”的主要对象。消费者群体在观看产品时的主观性和创造性使产品的方向意义多样化。工业产品设计是一种涵盖或整合各种生活方式的物品,用于产生视觉体验和视觉文化符号。产品观看的本质是一个信息交流和交流的过程。产品外观形式是观看系统信息传递的要素。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产品外观不是一种简单随意的观看方式,而是著名的英国文化学者斯图亚特•霍尔通观察电视媒体时得出的“编码”和“解码”的解释过程。本理论的关键环节是阐述传播中介产品编码和解码的程序是分开执行的。产品受众对文化产品的解码是基于其社会生活的价值立场和地位,公众可以用自己的解释来解释文化产品的意义和意义。霍尔还指出了产品解码的三种态度。一是完全按照工业设计编码设置的意义解读产品;二是接受工业设计约定的产品抽象意义的定义,但在一定程度上融入自己的观点和价值倾向;第三,以与工业设计编码结构完全不同的态度解读产品信息。在以观看为传播载体的工业产品对话中,产品以视觉实体的形式直接呈现给观众。受这种条件的限制,当产品被解释时,它不会像语言交流那样清晰。设计师负责工业产品的信息编码程序。设计师非常善于捕捉各种时尚资源和经典文化,创造新的产品符号价值,并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产品解释。之后,工业产品内涵的信息在文化层面上被公众解码。只有通过公众的解释和获得一定的象征意义,产品才会对公众产生影响,公众才会产生相应的事物认知、情感体验和生活方式的共鸣。编码和解码因素包括产品共性、技术使用和态度三个方面。产品技术的应用是产品完成的决定性因素和基础。产品技术受到社会观念的制约,是如何获得社会最大效益思维的指导和驱动。设计师利用控制产品生产过程和材料选择来满足公众对产品功能使用的需求,并对技术资源进行编码设置;产品功能是一种可用的编码元素,展现了设计的核心特征。设计师通常通过产品的系统结构对功能元素进行编码设计;态度是设计的主观意识,关系到工业产品以什么形式呈现产品外观,传达什么价值标准。设计师对产品的态度可以很好地沟通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关系。设计师主要依靠产品样式、颜色和材料纹理的装饰代码元素来传达对产品的态度。工业产品外观形式信息的编码与解码没有确定的相应解释关系,但由于工业产品的视觉特点,公众选择在设计师编码设定的领域限制内解释产品信息。并以产品外观的整体视觉效果来完成解码过程。公众对产品信息的解读水平“不仅指确认和破译一定数量符号的能力,还指将符号放入与自身和其他符号的创造性关系中的主观能力:这种能力本身就是充分了解自身整体环境所需的条件。“工业产品的设计是根据消费者市场的需求和一系列的营销手段进行的。产品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时代文化、社会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编码信息。同时,产品的客观功能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准确的表达。因此,公众对产品信息的解释仍然采用第二种解码方式,即公众不仅要考虑设计师在产品视觉编码解释中的初衷,还要在解码过程中适当表达自己的态度,有效释放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