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社科论文

低碳经济倡导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

低碳经济学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1.对低碳经济的经济理解

低碳经济倡导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从技术经济特点来看,低碳经济本质上是提高能源效率,改善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一技术经济特点与武汉建设“两型社会”、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工业化道路、减少污染排放的做法是一致的。因此,武汉对外贸易的发展应以建设“两社会”为契机,发展低碳经济,加快进出口产业升级,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改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武汉被批准成为城市圈试验区的主题是“两型”,核心任务是“两新”,即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两新”也体现在“两低”上,即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在实施这一宏伟目标时,武汉对外贸易应在对外贸易产业和产品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两低”的要求。气候变暖也可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机遇,这将有效地促进中国从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变,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的环保节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产品出口国[2]。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能源白皮书》(UKGovern-ment2003)首次提出“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这一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虽然低碳经济的内涵不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本质:低碳经济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本质上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低碳经济以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以市场机制、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为先导,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标志,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为目标,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重大进步。显然,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场涉及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根本性转变的全球革命,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2.1生态足迹理论

“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W组成•雷斯于1992年提出并于1996年由M提出•魏克内格是衡量人类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和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完美方法。生态足迹的意义在于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是否在生态承载能力范围内,是否具有大的生态安全性[3]。

2.2脱钩发展理论

早在1966年,外国学者就提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脱钩”问题,并首次将“脱钩”的概念引入社会经济领域。脱钩理论主要用于分析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相应关系。从脱钩理论的角度来看,“两种社会”的本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和环境消耗的脱钩。因此,“两种社会”既不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也不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判断“两种社会”是否成功的标志,可以借鉴欧洲国家脱钩发展战略中提出的资源生产率的概念和指标,通过大大提高资源生产率和环境生产率,实现水、土地、能源、材料消耗和污染排放,以换取更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3库兹涅茨曲线

G,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和A.克鲁格发现,大多数污染物的变化趋势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趋势呈倒U型,因此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他们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有以下关系: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水平有很强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将不可避免地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恶化,只有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环境污染才会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而下降。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