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文艺论文

通过多种方式开发民间艺术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艺术课程“将古今中外所有经典文化艺术遗产自然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营养”。民间艺术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继承和弘扬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小学艺术教学是学生艺术教育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民间艺术资源,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了解艺术”。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又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和理解民族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进而自觉承担起继承和发展民间文化的重任。现在,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将讨论如何灵活运用民间艺术资源在小学艺术中。


通过多种方式开发民间艺术资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和多样化的文化资源使中国民间艺术呈现出一种精彩而有争议的艺术形式。以广西为例,壮锦、绣球、民族头饰、蜡染布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为艺术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原生态教学资源。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在小学艺术教学中的比例也相应扩大,如人民教育版三年级“艺术”纳入“民间玩具”内容,详细介绍江苏无锡泥塑阿福、陕西千阳布鸡、北京沙燕风筝等民间玩具,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艺术教学效果。但另一方面,民间艺术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仍然较少,因此,教师也需要做好“教材开发者和研究者”,通过多种方式开发越来越有效的民间艺术资源,补充教材,让学生享受越来越丰富的民间艺术,提高小学艺术教学的效果。对此,首先,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和喜爱的民间艺术资源,实现《艺术教育指导纲要》所要求的“以中小学生发展为基础”,如一些简单的竹编、草编、剪纸等;二是从课程性质出发,选择能够促进学生艺术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的深层次民间艺术资源,实现《艺术教育指导纲要》所要求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青少年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如年画、泥塑、刺绣、兜肚、挑花头巾等;三是从地域特色出发,深入挖掘当地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实现《艺术教育指导纲要》所要求的“教材要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要有多种选择性,满足不同地区师生的需要”。以广西为例,绣球、蜡染花布、民族头饰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一本很好的辅助教材。


上一篇:中国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题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