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文艺论文

初级乐队训练中的音阶系统

音准是怎么得到的?这个问题很严重。每个音乐演奏者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无论是新手还是交响乐团里的乐手都是这样。

音准是调试后的调式。什么是调式?在此,笔者借用了调法与道法的比较,从人与自然的对应性入手,揭示调法的客观现象和规律。

音准是调试出来的,而调试出来的调式又和人文、自然法则有着密切联系。音准的学习与训练,应以调式音准为出发点,体现人文精神。

音律问题涉及音律、乐器制作、社会认同和历史发展等。音准是许多学科的系统概括。单科之学虽有一定的启迪,但这启迪并不等于调试与调准的真正意义。盲人是永远无法解决音调准的问题。

下面我们先阐明音律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这一调式的认定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采用三分损益构成法(中国古代测量法),多基体相生具有良好的音律谐振性,十二律间距离不等效;学名:五度相生律。

单核泛音组合法(西方人),单元泛音分列的音律共鸣度较好,十二律间距离不等分,与五度相生律序列间隔不同。

《方位学》(史记中司马迁的律论),力图把音律感与人文社会、自然方位现象相对应,探究韵律这个体式和应用的问题。

十二平均律构成(乐器制作在管弦乐折中法)十二律的间隔等分,除八、五、四度,三、六度没有共振关系。

语音,仅用物理现象来判断,只能说明十二律的客观存在。客观性之「象」不能说明乐曲中所用的音阶系统组成调式的依据。历史记述中的律论,在词法研究未明时(即方位音),对于音律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显然是失败的。

2.就目前而言,一般我们所知道的调式,仅仅停留在不同音阶的构成次序。但调式与人文、自然、社会、民风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那就是人们用音阶来确定“基音”的来源。

那什么是构成调式的基础呢?根据在哪里?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各种调式构成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其中离不开的是“人与自然”这个根本。因此,在这之前我已经说过:“调”就是道。

无论是人类早期调式的人类文化因素多些,还是现代自然观现象的呈现,都在于人如何去认识自然的表现以及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所决定。

在周朝前后,调式都是以“礼”为中心。由于辅佐,那时的人以礼治国。礼制为五孝,音为五声,教为五音,形成人类最原始的音调与自然、五声相对的和谐体系。在那个时代,五音阶已足够表达人们对音乐的表达与要求。宫中,商人,角,征,羽。与五声相对应:父义、子孝、弟恭、弟友、母慈也与五声相对应(使作父亲有意义,作母亲之爱,作兄长之爱,做弟弟的恭敬,做儿子的孝顺,邻里的真诚)。"调戏"可谓道。

随着历史的发展,所呈现的内容也被称为变化丰富了(如果排除了乐器制作所带来的十二平均律和单纯七音)。语音的基本属性,就对应于和谐的理想社会。

例如:皇帝、黄太孙、公主、兄、皇太子、皇后、卫士等,基本上对应一套七音阶(do,lai,mi,fa,so,la,xi)系统。由此,各音基的音高属性、表现力、表现力也构成一种社会形态。这一形式(每个人的弹奏习惯)使得人们可以“听其音观起政”。例如:父不义而欲(偏高)国的灭亡;母不慈而艳(偏高)国之政变;史不善(偏高)国之乱;太子不孝(偏高)国之衰亡;

不是形而上学的装腔作势。然而,音阶系统却从人文主义和自然的关系中分离出来,脱离了人的文化发展。但在初级乐队训练中,运用调与道的对应思维来培养演奏者的知觉修养、音准目标的确定具有积极意义。

当前,国际音乐在运用方面存在着多样性。因篇幅所限,我在此不再一一分析。不过,给大家一个新的思考,音准并不简单,能用调音法训练乐队,训练乐手,是交响乐质量的提高,是一种更“高清晰”的音乐表现方式。而且研究调式与人类社会的精神倾向,这就更是准确、真实的音乐表达方式不可缺少的参考。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