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诊疗效率,为患者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但全国医疗服务也普遍面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效率低、医疗过失严重等突出问题,这一现象也特别体现在实验室。实验室传统的工作模式主要依靠人工和纸张,导致服务效率低,患者等待时间过长,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1]。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服务系统、电子病历、专家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医疗风险预警系统的逐步应用,大大简化了医疗流程,整合了医疗资源,提高了医院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1检验科信息化特点
1.1检验科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步伐前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渗透到医疗系统的各个方面,实验室信息技术首先应用于各种指标检测仪器,数据存储越来越大,病理信息越来越准确,药物审查、病理诊断等医疗工作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2]。信息技术将医院各部门连接成一个整体,检测结果数据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被其他部门的医生查看和呼叫,形成高效快速的信息传输网络。
1.检验科信息建设注重高效
检验部门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相关硬件和软件强调三个要求:高效、安全、可靠,确保服务器安全、可靠,方便技术人员操作和维护。开发或购买相应的测试仪器接口,高效、快速、准确地存储数据,并与总数据库同步,确保系统接收所有测试结果。
2检验科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2.1依托云计算,实施检验分级诊疗
目前,我院的大部分业务系统,包括检验系统,已纳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检验系统与区域内其他医院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和交互,不仅能及时接受同级医院或下级社区医院的检查建议,还能实现检查建议信息的条码化,通过扫描条码获取患者的检查建议信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检查的分级诊疗服务。
2.2依托呼叫系统,提高患者就诊时间利用率
为了改善排队时间长、等待时间长的现象,我院采用了一套完整的排队呼叫系统,包括实验室。患者可以用医疗卡扫描号码,然后回到候诊区等候,或根据等待时间的长短安排时间。票内容包括医院名称、排队号码、等待次数、等待时间、测试类型、排队窗口、提示信息等。呼叫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排队管理的疏忽,有效避免了混乱、混乱、插队等现象,患者可以根据等待时间合理安排检查项目,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
2.3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实验室自动化和信息化
实验室实现自动化,信息管理是信息技术武装检验医学最关键的部分,是通过特殊的物流传输设备将实验室独立的实验仪器串联起来,在计算机控制下形成自来水操作组合,实现大规模实验室检验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3]。通过建立自动化实验室装配线,连接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实现采样、分析、装配控制和临床工作系列管理,以条码技术为媒介,以信息、自动化、标准化检验过程取代患者样品登记、实验结果访问、报告审计、打印分发等繁琐过程。
2.4依托大数据,建立知识库,分析测试结果
多年来,信息检测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患者检测数据,可以为医生、检测技术和患者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或一些危险因素,如区域分布、饮食结构、性别特征和年龄段。整合医疗资源库,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促进疾病从临床到技术创新的转变,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2.5依托移动互联网推广“掌上医院”
目前,微信的受众越来越广泛。除了通过微信官方账号收到消息外,还可以阅读其推广的相关文章,了解健康知识,大大优化患者的医疗体验。患者关注微信官方账号后,可以按照指导进行相应的操作,查询自己的检查结果,给出一些指导。此外,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还开通了注册、预约等服务,与医院的注册预约系统相连,为患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3小结
医院要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致力于完善和规范信息化管理体系,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大支持开发适应医疗服务的信息化集成平台的力度,规范检验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有意识地增强检验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和素质,提高检验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