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数天,如果继发感染可能发生寒战.低热等临床症状1,如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低血容量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2-3。中医认为产后出血和血热的发生.气虚.血瘀密切相关,由冲任受损,气血运行异常,使恶露不尽4。治疗应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滋阴清热为主,辅以活血凉血清热解毒。本研究采用补气凉血汤辅治产后出血热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共70例,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5例。研究小组平均年龄21~37岁(28岁).35±2.12岁;平均孕周38~41周.16±0.43周;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10例;初产妇22例,经产妇13例。平均年龄20~38岁(28岁).41±0.45岁;平均孕周37~40周.21±0.41周;阴道分娩23例,剖宫产12例;初产妇23例,经产妇12例。两组年龄.孕周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西医参照《中国妇产科学》5中的相关标准,子宫复旧不全,血性恶露不断淋漓或反复间隙性恶露.产后腹痛。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的相关标准,辨证诊断患者临床症状,确定血热证型。主要症状为产后3周以上恶露、量多、血色紫红、异味、苔薄、舌质红、脉虚、易怒、口苦咽干、面色潮红或盗汗。纳入标准:①经明确诊断,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超声检查无宫腔积液和宫腔光斑;②18~40岁;③对所用药物无过敏史;④意识清醒,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胎盘早剥等;②产后出血是由凝血功能障碍或胎盘引起的;③中度以上贫血;④阴道分娩难产;⑤用抑宫缩药物治疗48小时;⑥合并急性盆腔炎.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等疾病。

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米索前列醇片(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68)0.6mg,每天两次;头孢拉定胶囊(苏州第三制药厂有限公司)H32021144)1.0g,每天两次;益母草片(浙江维康药业有限公司)Z20090890)1.6g,每天3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加用补气凉血汤治疗。黄芪20药用黄芪20。g,枸杞子20g,阿胶20g(关化),生地黄15g,牡丹皮15g,侧柏叶炭15g,赤芍15g,蒲公英10g,地榆炭15g。每天煎一剂,分早晚服用,连续5天为一疗程。若5天。d如果仍有出血或B超提示宫腔回声异常,则继续服用2~3个疗程。

3观察指标

根据《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包括:出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㿠白,设0~3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②盆腔B超检查子宫三径,记录治疗前后的变化。③记录治疗后的不同时间点(治疗后6个)h.治疗后24h)计算公式为失血量=(带血敷料重-干敷料重/1.05,④采集治疗前.治疗后空腹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6)水平检测。⑤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用χ2.测量数据以(%)表示.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4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子宫收缩强度显著增强,无阴道出血,临床症状消失治愈。出血量减少2/3以上,子宫收缩明显,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子宫收缩良好,出血量减少1/3以上为有效。阴道出血和子宫收缩无效。

5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出血量和治疗前后子宫三径线见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IL-8.TNF-α水平比较见表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观察组恶心1例,对照组发热1例.潮红2例,但均为轻度,经临床观察和对症治疗不影响治疗。

6讨论

产后出血发病机制复杂。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治疗或控制疾病,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子宫复旧不良.蜕膜残留.宫腔感染等因素与产后出血密切相关。西医认为也是其主要影响因素8-9,并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病机进行对症治疗。比如子宫复旧不全出血者多行抗炎,促进子宫收缩,但临床报效果缓慢.子宫复旧不好10。此外,对严重患者进行清宫治疗,风险大,可能需要多次清宫。分析产妇产后子宫未复旧,仍有残留物,子宫壁与之紧密相连,难以进行。同时增加了不良结局的风险,也给刚分娩的产妇造成了身心创伤11。研究表明,产后出血可引起应激反应,全身炎症反应可引起炎症细胞因子激活,可引起血清CRP.IL-8.TNF-α表达水平高,从而破坏组织细胞。产后出血属于中医“产后恶露不绝”范畴。《胎产心法》载“产后恶露不止……由于分娩时气血损伤,虚损不足,不能收集,或恶血不尽,好血难安,相反,时间不止”认为产后恶露多为虚损.气血不调。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代医生有自己的看法,并对其进行了辨证分类,如血瘀证.气虚证.血热证,三证型往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病因多为13-14虚实两端,阴血流失过多,导致虚弱,离经血瘀,血瘀阻滞,外邪乘虚而入;此外,患者失血较多,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热入血室,恶露不尽。即冲任为病,气血运行异常。补气摄血.活血化瘀.清热养阴止血为治则。补气凉血汤方黄芪微温,能固表补气,补肾护肾。牡丹皮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生地黄寒,能生津清热,养血养阴;赤芍微寒,止血化瘀.补血养阴,三药其清热凉血的功效。枸杞能养阴.平补肝肾,配合生地黄可增强其清阴虚内热的作用。侧柏叶炭.地榆炭具有凉血止血、消肿止疮的功效,蒲公英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阿胶能补血止血。各药合用,共奏清热散瘀.补气活血之功。药理研究表明,益母草中益母草碱能刺激子宫平滑肌.促进子宫复旧,活血化瘀.调经利水等功效。补气凉血汤辅治产后出血热型疗效较好。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