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信息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深入应用

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的建议

1.重视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课程的教育

信息技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医疗实践、医疗卫生行政管理、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等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作为有效工具的支持。CT、MRI、超声诊断设备、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数字人体等都是医疗信息化的结果。这些结果的有效应用不仅需要医学知识,还需要信息学知识。因此,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机构应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从发展的角度加强医学信息学教育,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临床医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

2.积极开展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在课程教学中,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改革,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国中小学生信息教育的普及,中小学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学阶段没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因此,可以考虑从大学课程教学中剔除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内容,避免知识重叠和教育资源的再浪费。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从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到医学信息处理技术水平[7]。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正从简单的成本和行政管理向临床信息管理转变。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临床应用的普及要求医学信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不断调整。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应了解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现状,熟悉信息环境下的工作流程,掌握基本业务系统的操作技能,提高对信息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深入应用也需要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参与甚至指导,以促进医疗卫生产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临床医学生,可以考虑加强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向应用型和研究型转变,加强医疗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教育。笔者认为,在保留原有信息检索课程和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增加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医疗决策支持系统等数字医疗教育。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信息获取。也就是说,通过这一内容的培养,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医学数据库的使用,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是信息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技能。因此,不同层次的临床专业学生应提供这一内容,以满足未来自我发展的需要。信息系统的应用。本内容主要针对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常用系统的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应包括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等医疗领域关键信息系统的应用PACS、LIS、应用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和医疗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系统等系统,介绍信息安全和保密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和保密意识。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应用系统进行培养。例如,大专生的毕业地点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因此,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医院信息系统等内容应作为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数据处理。这是对临床医学生的更高要求。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培养,学生可以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医疗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和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熟悉医疗卫生信息的相关标准和编码,HL7、DICOM、ICD、UMLS、SNOMED-CT等,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使用医学数据,具备参与医学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决策支持。这是对临床医学生的更高要求,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模式识别等。主要介绍如何利用信息学方法发现疾病过程及其新知识,为医疗决策支持体系的发展奠定基础。

3.按教学对象分层次进行教学

医学院校的信息知识教学体系必须满足该行业的应用要求,并根据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求。目前,我国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可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及以上三个层次。三者的培养目标不同。专科主要培养适应基层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毕业后,他们主要从事全科医学的实际工作,要求能够更全面地胜任临床医疗、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因此,这一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用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能够应用辅助决策工具进行医疗决策。主要教学内容应包括:信息检索、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等相关知识。本科生面向中层医院,除了具备信息获取能力外,常用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其重要的培养内容,也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研究生及以上临床医学生主要培养临床高级人才,对其信息素养要求较高。在本科层面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关知识,为更高层次的医疗信息应用奠定基础。

4.开课时机及开课方式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信息学课程的开课时间,笔者认为最佳开课时间是实习时间。此时,学生完成了基础医学课程和桥梁医学课程的学习,对医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们正在进行临床实践,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了解。开设医学信息学课程,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更容易接触实践工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课方式要理论与操作并重,建立医学信息学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如信息检索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区域医学信息共享系统、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医学信息系统等,让学生有自我体验的环境,直观感受信息系统的真实面貌,便于深入分析信息系统的原理。

5.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笔者认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信息教育应成立国家教学指导专家组或类似的学术组织。负责建立各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信息教学内容,组织全国力量统一编写教材。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从医学信息教师和相关医学卫生教师中选拔,加强继续教育,以满足医学信息教学的新要求。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