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管理论文

企业科技人才最突出的科技成果类别

1.企业科技人才的科技成果集中在专利和应用技术上

从企业科技人才最突出的科技成果类别来看(见图5),只有8%的人才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相应地,70%的人才从事应用技术研究。此外,360人创造性地利用某种技术或设备做出突出贡献,90%以上的企业科技人才注重技术成果的熟化和推广。因此,企业科技人才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直接影响,优秀人才的引进或成长甚至是区域产业振兴的前兆。从企业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分类统计来看,353人申请专利权,接近总数的90%,70%的科技创新属于应用技术成果。显然,他们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是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和奖励,表明这些发明专利在企业乃至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分析数据显示,50%以上的科技人才因取得科技创新成果而获得奖励。企业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他们对科技创新的贡献,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在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方面,只有22人实现了商业化,被其他机构购买,仅占总数的6%。究其原因,企业科技人才科技创新成果的所有权大多属于企业。一方面,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更有针对性,能立即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愿出售;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交易需要进一步推进。30%的企业科技人才除了业化外,30%的企业科技人才直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或服务销售。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表明人才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困难时,可以主动依靠这些成果创业,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相当大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21%的企业科技人才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创造性地使用某种技术或设备。一方面表明,大量企业科技人才深入生产线,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发挥创新才能,为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企业科技人才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解决和突破国民经济和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活动的奖金收入相当突出

分析企业科技人才在科研活动中的收入是实现科技创新活动路径的另一个环节。从企业科技人才科研活动收入(见图7)来看,最突出的是奖金收入。261人,即66%的人才,从科研活动中获得了不同层次、不同数额的奖金。一方面,奖金增加了人才的经济收入,改善了人才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奖金不仅是经济收入的增加,也是荣誉的获得,是社会对其工作的肯定。相反,科研活动收益中技术投资、期权、专利出售或技术的比例相当低,三者只占总数的12%。虽然分析得出地方政府和企业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创造性活动,但相比之下,近三分之二的科技人才从事的科研创新活动只得到了各级的奖励,这凸显了我国中部省份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困境,说明企业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从全国来看,我国技术专利市场还不够发达。与中部省份相比,这一现象更加突出。值得注意的是,79人即达到20%的人才认为自己的科研活动没有收入。首先,一般来说,科技创新活动本身的风险很高。虽然很少有人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风险进行定量研究,但总的来说,大约五分之一的企业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没有收入。这种成本基本上可以接受创新活动的高风险。其次,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资本能够轻松追求经济效益预期的科研成果。相反,这表明这些企业科技人才的科研成果可能没有经济效益预期(不被市场认可),或者可以说,这些人才在科研创造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努力,但没有产生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

对安徽省创新型企业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实现路径的综合分析,主要体现在明显的情况下“三强两弱”特点是政府、企业和个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对科技创新过程和成果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创新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科技人才科研活动的动机不限于个人经济目的。除了改善生活条件,获得社会声誉外,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和企业的发展需要,继承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的传统。其次,虽然企业科技人才在科研活动中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广,但分布非常不平衡。科研信息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的文献和研发部门。虽然政府在科研信息供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计划时,应继续提高透明度,加强相关信息的宣传。三是企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活动的渠道狭窄,主要来自企业和个人、政府财政或项目资金,市场风险投资远未进入科研创新活动。第四,企业科技人才的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在专利和应用技术上。科技创新成果水平有待提高,成果商业化,工业化尚未实现。第五,奖金收入在企业科技人才科研活动中相当突出,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技术投资、期权、专利和技术销售)尚未出现。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