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管理论文

以科技服务推进科技扶贫

昭通是中国扶贫的主要战场之一,也是乌蒙山贫困地区的核心区。全市共有10个贫困县、区(其中7个深度贫困县)、922个贫困村(其中691个深度贫困村)和922个.农村贫困人口1万,扶贫时间紧,任务重。科技扶贫是科技体系的科技体系。“十三五”在此期间的主要工作之一在促进有针对性的扶贫和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近年来,昭通在科技创新驱动定向扶贫、定向扶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新生产经营实体培养和科技计划项目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缺乏科技人才服务、科技平台服务水平低、工业扶贫项目应用软实力不强,对扶贫工作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促进昭通科技创新推动农村振兴,实现全体贫困人口共同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科技扶贫成果

1.科技人才支持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

以贫困户创业为重点,带动贫困户致富合作组织和企业技术需求,以科技服务推进科技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共选派科技特派员2105人(其中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493人)到昭阳、鲁甸、巧家等11个县(市、区)企业和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并获得“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中央补助资金986万元。这批科技人才赴昭通市扶贫主战场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共举办了306次培训(次)和2.8万多名学员(次),指导示范示范和基地建设0.315万公顷,辐射驱动面积0.533万公顷,培养了192名当地科技人才。同时,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运用实用农业科技致富能力,科技专员还积极邀请行业顶尖专家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帮助相关县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有效促进相关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

1.加强科技扶贫服务平台,迈出新步伐

积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能人”创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探索创业扶贫的新途径。2017年以来,组织16家省级机构申报认定。“星创天地”10家企业最终获得省科技厅批准。通过的企业将为全市其他县区培育建设“星创天地”提供典型示范。“星创天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大众创新空间,是农村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载体。通过实施。“星创天地”建设、聚集科技、人才、信息、政策、金融等资源,促进大学生、科技人员、农民创业就业,培养一批技术、生产、管理、管理良好的专业农民,加快农村科技创业火灾形成草原大火[2]。

1.加强科技项目支持扶贫取得新成效

扶贫以来,昭通市科技局以科技扶贫为主题,以科技企业和科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卫生产业为重点,围绕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新产品开发、科技创新创业组织实施科技扶贫示范项目,为产业扶贫提供科技支持。2017年以来,省科技扶贫示范项目176个,获得专项补贴科技资金2260万元,208个贫困村科技成果200多项,直接推动2200户注册贫困家庭发展产业。

1.科技促进教育扶贫有了新的方向

为推进镇雄县扶贫工作,云南省科技厅在镇雄县罗若村罗若小学实施了扶贫科技项目。通过注重教育扶贫,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帮助贫困儿童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引导贫困人口加强内生动力,2020年推进镇雄县精准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科技管理部门与省科技厅共同出资50万元,在罗若小学建设了一个科技文化广场,整合了校园文化中心、科技馆、美术馆、科学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阅览室等功能,建设了综合教学、科学、文化、艺术的学生园、教师教学园和校园文化园,改善了学校条件;同时,与昆明高新一小学合作,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友好学校,促进教育资源交流共享,提高罗若小学教学水平。

1.依靠人才智力扶贫取得新突破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的重要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发挥科技在定向扶贫和定向扶贫中的示范作用,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对接协商后,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对昭通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昭通实施了云南昭通科技扶贫和生物产业示范项目。中国科学院投资700万元,云南省科技厅、昭通市政府根据项目情况投入适当配套资金。项目包括生态草牧业技术集成示范、土豆、甘蔗等特色作物减损增产技术应用、猕猴桃新品种种植示范、云南昭通净水渔业发展、天麻“两菌”天麻高特色食用菌产业示范,天麻高价值产品加工6个课题。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市贫困地区中国科学院技术成果的转化利用。

科技扶贫工作存在问题

2.科技扶贫基础薄弱

目前,城市科技服务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实体发展不完善,服务机构严重短缺,发展环境不完善,复合人才短缺等问题非常突出,没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型仪器服务平台、创业咨询平台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同时,农业龙头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大多数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主要依赖于资源、劳动力、价格等因素。虽然昭通在科技扶贫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多是初级、基础工作、支持能力弱、驱动力不明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扶贫的实际需要。

2.科技支撑产业脱贫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昭通苹果、土豆、竹子等高原特色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但现代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农业产业总量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新农业经营实体“散小弱”问题依然突出,高端人才和实用人才短缺,导致科技产业扶贫与上级要求差距较大。

2.3.财政专项资金总投入不足

纵向比较,云南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逐年增加,但科技目标扶贫需求仍不足[3]。以昭通为例,自2018年以来,全市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资金为省级转移支付,市县无资金匹配。

2.4县、区科技管理部门主动性不够

科技创新工作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支撑。但昭通市大部分企业起步低、基础差、软实力弱,项目报告编制和材料报告滞后,给县、区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负担。另一方面,自体制改革以来,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合并后,具体负责科技工作的县只有1-2人(多为1人)。同时,他们还负责科技工作和其他工作。此外,每年还需要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价和绩效评价,这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组织项目申报的积极性。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