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工农业论文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导的推广模式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评价结果讨论

对主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评价得分和访谈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导的推广模式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处于基本地位,发挥着基本作用。与其他模式相比,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导的推广模式的综合得分、信息信任度、满足农民技术需求的程度、推广效率和推广效果得分最高,其他指标得分也排名前三,占绝对优势。这说明该模式具有政府资源优势,农业技术推广辐射能力相对较强,推广效果显著;该模式根据政府权威和对农业发展的长期历史贡献,赢得了农民的普遍信任,提高了效率。因此,要珍惜这种信任资源,努力解决困扰制度僵化、投资不足、知识缺陷等问题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导的推广模式的基本地位和作用。

2.农业院校和农业相关研究机构主导的推广模式受到农民的信任和欢迎。该模式综合得分排名第二,预期得分排名第一,信任得分排名第二,农民通过该模式获取信息成本最低,但由于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激励机制不完善,服务覆盖、关注和推广效果评价得分较低。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和农业相关科研机构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作用,应努力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科技转型激励机制,调动农业科研人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3.媒体工具服务模式具有覆盖面广、渗透能力强的特点,但推广效果较差。该模式的服务覆盖面、信任度和信息成本得分排名前三,但由于媒体工具负载的信息量过大,容易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农民对其关注度较低。同时,电视、广播、书刊等媒体工具大多依靠非人员沟通渠道,采用单向沟通方式。农民没有反馈的机会,不利于农民与传播者建立情感关系,影响推广效果。因此,要注重挖掘农民与传播者的沟通渠道,充分利用传媒工具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渗透能力强的特点,把这种模式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效补充和辅助手段。

4.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导的推广模式推广效果良好,但其优势和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导的推广模式的推广效果评价得分分别为第二和第三。但由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两种模式的服务覆盖面等其他指标得分并不理想。因此,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培育和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益联动机制,鼓励、支持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5.供销合作社、农资店、“土壤专家”主导的推广模式在推广农业“五新”方面具有优势。调查发现,供销合作社和农资店推荐的农民使用的新化肥、新农药、新饲料占45%.28%的动植物新品种由供销社和农资店推荐.31%的农民使用的新农具是由“土壤专家”推荐的.87%的“土壤专家”推荐的新化肥、新农药、新饲料也占很大比例。因此,要充分发挥“土壤专家”、供销合作社、农资店主导的推广模式在推广农业“五新”和实用技术方面的优势。

6.科技专员适用于推广应用周期长、风险大的新型农业技术。一般来说,新品种和耕作施肥技术的应用周期较长,采用风险较大。调查发现,新型动植物品种和新型耕作施肥技术分别由科技专员推广.44%和22.78%。为解决农民问卷调查样本数量有限的问题,笔者采访了南平、三明等县(市、区)的科技特派员和主管部门。根据采访内容分析,为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要坚持市场机制与行政推进相结合,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民”的推广模式,鼓励科技特派员建立、领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研发和引进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