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工农业论文

农业技术扩散的约束机制

农业产业特征和农村社会特征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约束

1.农业技术扩散的过程

农业技术扩散过程是创新从扩散源向农业技术潜在用户传播的过程。扩散始于最初的扩散源。随着扩散过程的推进,农业技术逐渐被潜在用户采用,新用户成为潜在的技术供应商。因此,它可以被视为扩散源的一个分支。可以看出,扩散源是随着扩散过程而扩大的,而在扩散过程中,潜在用户中没有创新的企业数量正在减少。农业技术扩散的组成要素由农业技术创新及其供应商、农业技术扩散中介、农业技术潜在用户、工业本身和社会经济体系组成,通过市场力量或政府干预相结合发挥作用。在农业技术创新扩散中,技术创新供应商、技术扩散中介、技术潜在用户和产业本身始终处于社会经济体系中,社会经济体系一方面影响其他因素,另一方面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农业技术扩散的约束机制

基于曼斯菲尔德扩散理论,笔者从农村社会特征和农业产业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技术扩散的约束机制。

农业产业特征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约束

(1)农业盈利能力低导致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热情低下。作为生产者,农民的决策行为是在一定的约束下,追求生产目标的最大化。在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农民技术采用的行为模式有:πi=P×Q(X)×G(Y)-∑R(j)×X(j)(1)其中,πi为第i农民使用某种技术的预期利润;Q(X)采用新技术后的预期生产函数;G(Y)决策或信息的转换变量函数取决于影响技术的因素向量Y,G(Y)取值介于0到1之间;X为j种生产投入X(j)投入向量,P和R(j)分别是产出和投入的预期价格。只有在πi≥在0的情况下,农民可以获得技术投资的利润,产生采用该技术的内在需求[7]。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产品同质化程度越高,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利润就越低。新古典主义理论根据竞争程度将市场分为四类(见表1),即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农产品市场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产品同质化程度高,长期处于充分竞争的市场背景下,经营利润微(见图4),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热情不高。(2)农业生产周期长导致农业技术扩散受阻。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生产周期长,导致农产品市场供需波动较大。蜘蛛网模型可以用来表示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引起的价格和产量波动[9]。蛛网模型用于确定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的价格,如生猪、玉米等产品的价格。蛛网模型假定当期供应St是上期价格Pt-1的函数,供给函数为:St=S(Pt-1)即蜘蛛网模型中的生产者完全按照过去的价格预期未来的价格,决定未来的产量,而不考虑其他生产者的生产决策;本期需求Dt由本期价格Pt决定,即需求函数为:Dt=D(pt)。当本期农产品交易价格高于平衡价格时,下一期农产品供应将超过平衡交易量,交易价格低于平衡价格;否则,恰恰相反。当农产品价格下降时,即使农产品产量增加,也可能导致农民收入下降,增产不增收。我们可以分析不同需求价格条件下产品价格与产品总收益的关系。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民对农产品价格的预期是静态预期,因此市场波动往往导致高产不收获,如近期蔬菜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负面影响。这种独特的农产品产业属性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农民收入受损,导致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热情较低。(3)农业产业风险较高,导致农业技术扩散需求动力不足。受气候、病虫害和疫情的影响,农业生产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往往表现为“黑箱”或“黑箱”的过程。农业生产的结果是各种农业生物与外部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其产出不仅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而且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特别是我国处于旱涝交替的季风气候带,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高,对未来生产产出不确定[10]。大多数农产品易腐烂、易消耗、不易储存,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是可持续的。长期性、暂时性和可持续性的“三性合一”大大降低了农业经营的准确性。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是市场风险、生产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多重叠加,这三种风险对农业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行业,增加了农业经营市场失败的频率,大大降低了农业技术传播的需求驱动力。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