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童话思维,开展童话创作
由于小学生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活跃的思维特点,他们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启蒙阶段,所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在这个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无疑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将对人才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实践证明,将童话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显著作用。为了使童话教学发挥最佳效果,教师需要根据课文进行“童话”联想,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思考教科书,探索人、事物、情节关系等,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知识储备,创作童话文本,鼓励他们以适当的方式诠释童话,与学生分享。例如,在学习鸟类调查报告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创造童话情境,独立写童话文本,让小学生围绕各种鸟类活动和对话,创造更多的情境,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致力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二、组织童话实践,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童话实践活动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让小学生根据童话题材的课文直接表演角色。在这种角色表演中,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融入到表演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二是对非童话题材的课文进行童话改编,然后对改编后的课文进行表演,即小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习需要,对相应的课文进行童话改编,并在改编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这样既能加深小学生对课文教材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小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比如在学习课文《叶公好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童话实践,从而加深小学生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和效率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童话教学模式必须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运用童话教学创造情境课堂,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