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教育的实施策略
为了帮助更好地实施闲暇教育,本研究将从知识、情感、意义、行动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获得闲暇认知
休闲认知是指对休闲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建立休闲意识。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往往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中小学生学习只是为了进入一所好大学。更多的是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问题,学习是为了什么,最终是为了生活。休闲教育只是对我们传统教育缺陷的最完美的弥补。休闲学科课程是必要的,其目的是教我们有益的休闲价值观和休闲生活的基本知识,无论是课外活动还是兴趣小组等活动都值得倡导。
(2)闲暇情感的培养
休闲情感是对休闲的态度,是指对休闲的爱或恨、亲密或疏远的情感表达。一个和谐的休闲环境和氛围非常重要。虽然学校课堂教育是休闲教育的主体,但学校和社会环境不容忽视。校园环境或社区环境可分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是环境建设的两对翅膀。硬件包括环境绿化、网络建设、学术、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如学校图书馆、社区博物馆、文化中心、科技博物馆、社区教育实践基地等,软件是指师生关系、民主关系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休闲教育是通过这些良好休闲氛围的作用,建立积极的休闲态度,让人们摆脱“网络依赖”,激发学习兴趣、热情和动机,体验学习和生活的兴趣,从“谋生”到“快乐生活”态度的转变。
(3)休闲技能训练
休闲技能是指有效利用休闲技能和能力的总称。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涉及其他领域。休闲活动课程的设置是必要的,旨在组织和培养学生在休闲活动中获得休闲技能,以个人生活兴趣爱好为核心的有趣活动;以健康、文明、科学的娱乐休养为宗旨的休闲活动;以丰富公益知识、增强公益能力为主体的公益活动;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还有各种勤工俭学和志愿者活动。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要从小开展休闲教育,从而在休闲期间获得提高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各种培养休闲气质的活动包括户外娱乐、旅游等社交活动。
(四)闲暇行为的形成
休闲行为习惯是指利用休闲行为的持久方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能体现其真谛。在中小学生的生活中,我们需要从小做起,脚踏实地,用自由快乐的心情充分利用闲暇时间。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情趣;通过人文教育培养和谐的人格;通过体育锻炼强烈的性格等等。休闲道德是正确休闲应用的保证。在实施休闲行为的过程中,始K坚持“谨慎独立”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说:“休闲越多,就越需要智慧、克制和正义。”因此,只有坚持休闲道德,在实施休闲行为时享受相对自由,才能获得休闲的真谛,陶冶和升华灵魂。
虽然中国很早就提到了休闲应用的观点,但对休闲教育的研究较晚,研究较少。我们在这里提到了更多关于中小学生休闲教育的理论观点。我希望你能对休闲教育有更详细的了解,但休闲教育的具体实施仍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