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教育的必要性
闲暇时间是宝贵的,闲暇时间的利用也很重要。本研究将从心理学、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探讨闲暇教育的必要性。
(1)心理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们有七种基本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尊重需求、知识需求、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前四种统称为缺失需求,后三种统称为成长需求。只有在低级需求得到部分满足后,才能寻求高级需求的满足,闲暇属于自我实现需求的范畴。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教育是一种符合人与精神、传播文化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不是理性知识和认知的积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当你老了,你的心会感到快乐和灵魂的自给自足。这就是生活的真正意义,类似于休闲追求的价值。“不能休闲的人就是不能生活的人”,可见休闲教育的必要性。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精神质量。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到,“如果教育不提供健康休闲活动的能力,那么被抑制的本能就需要找到各种不正当的出路,有时是公开的,有时仅限于沉迷于想象。”教育没有比享受适当的休闲活动更严重的责任;这不仅是为了眼前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如果可能的话,是为了对精神习惯的永久影响。
(二)社会政治意义
科学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增加了我们的闲暇时间。休闲的不当利用对社会有副作用,尤其是缺乏休闲道德。休闲强调自由控制时间的权利,但自由是相对自由的,不能随意,否则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e休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是纠正整个社会休闲行为,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休闲教育有利于国家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它最终追求的是“和谐生活”、工作与休闲的和谐、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和谐,甚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3)个人发展的意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休闲教育是智力生活的源泉,可以使青少年走上科学思维的道路,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休闲教育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急需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青年。古今许多发明创作都是在业余时间产生的。科学家牛顿下班后在树下休息,被苹果砸了,从而萌生了“万有引力”的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使用5到7个小时,才能培养出聪明全面发展的人。没有这一点,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才能,只是一句空话。”中小学课堂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功利知识学习,综合能力明显不足。进入社会后,这一弊端就会显露出来。中小学生除了必要的学习之外,还应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活动,从而获得未来生活所需的各种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休闲教育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