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形成初步的了解,培养学习探索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施能力、发现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未来信息技术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1.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加强对操作规程的重视
计算机是一种相对精密的设备和仪器,在操作上有一定的操作规程。因此,在小学第一次组织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提前讲解计算机操作规程,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损坏计算机设备。同时,教师合理组织计算机操作规程教学,为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奠定基础,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基于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计算机操作规程的教学,掌握操作规程后组织教学,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创造一定的便利,使学生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成长为未来高素质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2.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应用。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深入掌握计算机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深入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能[2]。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WORD软件制作自己喜欢的课程表,在设计课程表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尝试使用改变字体、字体风格、插入背景等技术,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这样,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学生可以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会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