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语文是文学的基础。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文学作品为语文教学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涵。但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独特审美特征,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高文学素养,带领学生走进优美的文学殿堂,以美育情,以情衬美。只有这样,语文课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俗话说:“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与小学语文相关的古今中外各种文学体裁,如名称、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童话等,才能更好地教学。
此外,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一方面,教师应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基础知识,形成最基本的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和影响会更强烈、更持久,伴随着学生的一生,使他们难忘。
二、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
课堂教学语言是衡量语文教师综合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教师知识、道德、文学素养和气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人们常说:“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是思想交流的桥梁。语文教师能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表达特征和风格。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活泼性、趣味性、幽默性和得体性,如普通话是否标准流利、语调是否抑扬顿挫、感情是否饱满深刻、语言是否生动、词句是否符合规范、修辞是否恰当、逻辑是否严谨合理等。基层语文教师要自觉以于毅、魏书生为榜样,不断锤炼教学语言,形成较高的语言素质。同时,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功夫。古人云:“读得熟,不等其说,自知其义也”“三分诗,七分读”。古人仍然如此强调阅读,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阅读,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阅读和阅读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因为只有在深情的背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学的独特魅力,只有在激情的背诵中才能培养强烈的兴趣,只有在情感的背诵中才能积累激动人心的语感。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可以架起师生精神交流的桥梁。因此,培养语文教师较高的语言素养尤为重要。
三、要有一定的书法素养
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和追捧。客观地说,小学语文教师不需要精通钢琴、国际象棋、书法和绘画,但传统的“三笔”(笔、毛笔、粉笔)写得好是基本要求。因为老师是学生的偶像,老师写得好,学生写得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记忆中的小学老师大多模糊,但只有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还记得,他的形象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因为他的粉笔写得整洁、庄重、大气,看他的话是一种美丽的享受,然后我崇拜他,直到今天我仍然保持每天练习书法的习惯,好习惯让我受益匪浅,不能说好习惯的培养和形成与小学语文教师的影响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