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师的问题
1.1 对情商教育内涵的肤浅理解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具有专业的学科知识,缺乏情商教育意识,过于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许多学生的情商较低。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教学生在社会中生存。智商和情商,就像人们的手和脚一样,为了使人们健康成长,不仅要训练手的能力,而且要忽视脚,也不仅要放弃手来训练脚,两者必须均衡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对情商知识和教学策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1.2 对艺术教学中情商因素的渗透理解不深
艺术教学过程中的情商因素包括:三维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程教学、创作、实践复制)和评价。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教学,忽视情商因素;教师只注重表面知识教学,忽视知识与社会伦理和学生自身的联系,导致学生对社会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这是由于教师对艺术教学中情商因素的深入理解。
2 学生的问题
2.1 生理原因
小学阶段是学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对许多事情的定义非常模糊。特别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面对青春期的到来,身体的第二个特征开始发展,害羞地与他人交流,会感到害怕和焦虑,但他们缺乏自我咨询的技能和经验。艺术课程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一些裸体雕塑和油画在艺术教科书中,艺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适当地普及一些生理知识,进行心理咨询和交流,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2.2 心理原因
小学生年龄心理发展不稳定,总有一些心理问题,如容易自卑、焦虑、愤怒或过度自信,作为艺术教师应注意指导。例如,有些学生崇拜梵高,盲目地学习他的性格和生活状态,导致一些学生有一些偏执、自闭症和其他心理问题。许多艺术家的故事既包括积极的因素,也包括消极的因素。艺术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从情商教育中正确理解梵高,学习他不懈的创造性精神和激情,克服困难,但不要盲目模仿他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3 学校的问题
3.1 美术课不受重视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艺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是文化课学习后的调整课,不受重视。本质上,国家为中小学课程计划设置的学习科目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规定,音乐和艺术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课,这表明它们在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不合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目前,校园资源建设相对完善,科技馆、博物馆、地方资源等校外艺术资源的开发更加复杂和困难。
然而,校外艺术课程资源有利于加强学生生活经验与艺术学习的联系,全面利用当地自然文化资源,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一般发达的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将利用可用的课程资源整合情商教育。例如,西南大学的教师培训课程是用来培养优秀的骨干教师的。它有一个特殊的楼层来告诉受训教师心理学知识。只有培养好教师,才能教好学生,合理利用学校的每一项资源。
4 总体策略
4.1 兴趣引导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人认为学习艺术理论知识很困难,但如果他们能对艺术感到好奇和感兴趣,那么这件事就不是“痛苦”,而是“快乐”。因此,艺术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上学习艺术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艺术知识的兴趣进入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推动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
4.2 信念塑造策略
坚定的信念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美术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势,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比如他的造型能力比较强,或者他的色彩表现能力比较强,或者他的设计感比较好,让学生坚信自己其实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
4.3 情感支撑策略
情感是人们面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体验。俗话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同一件事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与情感有关。小学生的情绪还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所以老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找到支持自己学习的情绪,从而完成课堂教学。
4.4 意志培养策略
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坚定的意志对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艺术课上给学生一个长期的家庭作业,这样他就可以有一个目标来努力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坚定地完成任务,这样他就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5 课堂教学策略
情商教育的总体策略渗透到艺术课堂教学中:
首先,在艺术体验中激发审美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情商的主动作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知识。
第二,在艺术欣赏中培养情感。欣赏是一种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欣赏,在欣赏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是艺术的必修课。
三是在沟通合作中锻炼处事能力。在相互合作中,教会学生团结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
第四,在各种评价中了解自己。艺术教师应改变评价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帮助评价等教学评价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交流评价中加深对自己的理解。
6 课外活动教学策略
6.1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是通过“任务”来刺激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进行艺术课外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独立探索学习,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可以有效地在课堂内外实施教学策略。例如,为学生安排一个长期的艺术课外作业,让他们花费2~三周内观察一件事,总结它的特点和生产要点,最后开始生产。这将激发学生的动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并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6.2 活动组织策略
艺术教师应该组织各种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的活动组织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应敢于开放,让孩子们抓住当前的需要,进行实践探索。活动结束后,还应及时进行迁移学习经验教学,以激励儿童。例如,举办一些艺术比赛,或组织学生美化校园,以及一些野外自然素描活动。适当加入情商教育,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照顾他人,理解他人,培养孩子的情商。
6.3 生活经验策略
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可以丰富艺术教学的内容和课堂的兴趣,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艺术课的老师可以抓住孩子们喜欢模仿的心理,在艺术课上适当地添加一些小游戏,让他们扮演角色,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课堂,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独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