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课堂提问策略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教师需要提出开放的问题,提出能激起千层浪潮的问题,提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自己回答问题,发现问题,从掌握的知识中提出问题,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更牢固的掌握。
(2)小学课堂问题要注意评价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下,教师应及时鼓励、监督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即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即时评价”。这种做法是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最能激发学生的心弦,对学生深入思考、增强自信、勇于进取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一些小学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答案的即时评价。这不仅降低了小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也降低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信心。
相反,另一个容易陷入的误解是评价的形式主义和激励性评价的范化。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师给学生“你想得很好”、“你说得很好”、“你真聪明”等评价。学生们只知道一个终极的结果。学生们不知道哪里好,哪里聪明。
(3)小学课堂问题设计问题准确,问题合理
“从思考开始,思考来自怀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巧妙地提问。善于提问的教师往往在课前经过精心设计和合理规划而出现问题。要做到设计问题精准,就要做到五个方面:重点突出,切实可行;难度适中,浅中见深;问题新颖,增强趣味性;激发思维,培养能力;循序渐进,巧妙地设置问题。
课堂提问要合理,要找准提问时机,明确提问对象,注意提问方式。
二是提高小学课堂提问的艺术途径
在课堂问题中,教师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和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要提高小学课堂问题的艺术性,教师首先要做好“两准备”,即准备教材和学生。
(1)准备教材
教师准备教材要“懂、透、化”。
“理解”是理解教科书,区分哪些问题是基本问题;哪些问题是扩展性问题;哪些问题是关键和难点问题;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
“透彻”,就是要彻底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和重点难点,做到彻底掌握、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化”就是让自己站在老师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轻松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准备学生
教师不仅要“彻底理解”教科书,还要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交谈,积极关心学生的学习,通过与学生玩游戏,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学生就会主动与教师沟通,使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生,用一半的努力得到两倍的结果,在课堂问题中轻松提问,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结语
课堂问题是一门艺术。巧妙的问题,如纽带,架起师生交流的桥梁。课堂问题不仅要科学,还要艺术。精致的课堂问题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培养扎实的基本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控制课堂的能力,使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一个好的问题需要老师做一个有爱心的人,问题要设在重点、重点、难点上,这样才能做到问题设计准确、问题展示及时、问题解答灵活、问题解答合理,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