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倡导有效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要求下,广大语文教师致力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希望找到适合语文教学的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这项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总体来看还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表面上看,课堂似乎还给了学生,气氛非常热烈,但实际上仍然是老师的讲堂。究其原因,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习惯于占据课堂主体,滔滔不绝地教学。他们害怕错过知识,不敢也不愿意把课堂还给学生,只能做一些肤浅的努力。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认真备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备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老师课前不备课,准备不充分,上课容易着急,问题频繁,自然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教学。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准备课程。一般来说,备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着具体而直接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师不理解或不熟悉新课程标准,就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教学轨道。因此,教师在准备课程时,必须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了解新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处理、加工、设计教材,使课程真实、生动。
(2)准备教材
教材包括教材和参考书,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教材,了解教材,开发教材资源,掌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二)准备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理解能力不同。为了让每个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一些东西,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根据他们的基本情况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
二、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轻松有效。相反,如果缺乏兴趣,学生就会消极被动地学习,努力工作,没有效果。因此,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作者简要介绍了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就像磁铁一样,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注意导入的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导入设计的方法,如图片导入、音乐导入、故事导入、悬念设置导入、知识联系导入等,只要我们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设计,巧妙运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引入游戏,激发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玩,喜欢各种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如老鹰抓鸡、猜成语、猜谜语等,让学生在中学和学习中玩耍,然后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3)组织比赛,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竞争力最强。无论他们做什么,他们都喜欢“竞争”,希望赢得最后的胜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组织一些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竞争力,让他们“竞争”,然后积极参与学习。比如教学生单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比较,谁认得快,记得牢;读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比较,谁读得有感情,谁懂得深刻等等。比赛的形式可以由学生作为竞争对手或小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