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学习,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认真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知识应该善于思考、思考和重新思考。我是通过这种学习方法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可以说,所有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思考的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往安排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启发和问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学习,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学会思考、提问、研究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问”有一定的方法,不等于胡说八道,胡说八道。首先,问自己,问自己更多的问题,问更多的原因;其次,不要盲目跟随,有一个思考和识别的过程,有独特的想法;第三,学会比较,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学习更多别人的思维方法。总之,让学生思考、提问、学习,以实现有效的教学。
(2)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促进教学,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独立解决不了很多问题。这时,教师要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要作用,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实施合作学习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差异进行分组,每组一般为4组~6人。这种分组不仅为小组成员提供了相互帮助和促进的可能性,而且为每个小组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其次,教师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各方面的能力,为他们分配职位,确保每个人都有事要做,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第三,教师要参与其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讨论时间。他们不能在提问前立即给出答案,让学生深入合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