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挖掘教材资源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渠道
高年级教材中有大量内容丰富、文情丰富的课文,是教师需要开发的丰富资源。因此,我经常在日常阅读和练习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
训练可以在演示中进行。演示直观形象,让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培养口头表达的组织性。比如在教《田忌赛马》的时候,我让学生用马的模型演示比赛场景,边演示边讲解。通过演示活动,增强学生口头表达的组织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训练可以在口头作文中进行。在每一次练习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口头作文。引导他们谈论某个话题,如:“我的理想”、《我的第一次》等等,让学生有条不紊、流利、有表情地讲述。比如练习教学《感受春天》,我让学生先去操场,从看、听、嗅、心灵感受的角度观察自然风光,找出春天到来的象征。然后让他们流利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在训练中,学生既有话要说,又有序,表情丰富,还能提高作文水平,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训练是在双向互动中进行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解惑、争论。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双向互动中训练口语交际。比如在教学乌塔的时候,学生质疑:乌塔一个人去欧洲不怕遇到坏人吗?我没有回答,但让大家一起讨论。每个人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有道理,我就鼓励他们增强沟通的信心。再比如在教学《放弃射门》中,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围绕“福勒放弃射门是否值得”展开辩论,理由充分的一方获胜。学生首先联系实际,积极讨论。然后,双方展开了口头战斗,各执一词。有人说值得,他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人说不值得。比赛取决于结果,胜者为王...学生们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这充分训练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说得清楚流利,听得清楚。
2.积极开展活动,享受成功的乐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口头交流一直伴随着我们,一刻也没有离开。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应该随时探索周围有用的资源,如电视、广播、网络等,为我使用,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老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和原材料:学生可以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解释对名言的理解,根据谚语进行辩论;你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演讲比赛和辩论比赛。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建议参加高级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当学生参加具体活动时,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意识和主动性,努力实现自己,把口头表达作为自己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时,他们会享受付出后的快乐,觉得自己的日常积累有用,会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喜欢参加所有的交流活动。
口语交际能力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这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虽然人民教育版教材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单位都安排了不同形式的口语交际培训内容,但很多老师对此视而不见,没有落实。他们只注重基础知识、阅读和练习教学,却没有口语交际教学的世界。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仍然是考试指挥棒的问题。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缺乏考试和考试。从长远来看,许多教师越来越不重视口头交流,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态度,许多学生根本不问。
总之,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满足于课堂和学校,还要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的生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