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的课堂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因此教师应更加重视小学科学教学,根据科学课程本身的特点,一般教师将使用探究教学模式完成教学,探究教学模式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课堂问题,教师希望真正实施小学科学探究教学,首先需要改变和改进的是课堂问题[2]。
(1)注意问题的有效性
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探究教学并没有真正发挥探究作用的现象。原因是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缺乏有效性。有效的问题需要准确、具体和灵感三个要素,首先教师科技课堂问题准确具体,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快速理解和掌握教师问题的原因和内容,如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空塑料瓶进入水缸,实验前可以问学生:空塑料瓶进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在这样的问题下,只有两个答案,下沉或漂浮在水面上,这样清晰直接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抓住重点和核心,不会出现“偏差”和离题现象。同时,教师的问题也需要有很强的探索意义和启发性。大多数时候,教师习惯性地使用“对”和“对”这样的问题句型。在这种句型下,学生只会下意识地附和而不是进入真正的思维状态,问题的效果自然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多考虑是否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二)学会追问乘胜追击
提问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时候,老师提出的问题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具体的指导和探索需要通过适当的额外问题来实现。比如老师问学生如何让空塑料瓶沉入水底,有的学生会回答,塑料瓶里的任何东西都会沉入水底,所以老师需要在这个时候问:既然可以装任何东西,我能在塑料瓶里装满空气让它下沉吗?通过老师的询问,学生可以快速了解自己的思维漏洞,从而及时调整,找到最准确的答案。
(3)深化提问综合思考
小学科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感知和探索世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让简单的科学知识深入到科学观的层面,教师需要通过提问来深化教学内容。比如问学生问题: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重量可以下沉,那么下沉的物体应该如何浮起来呢?在这里,老师用反向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向思考,从而深化整个起伏的科学内容。
(四)提问留下悬念
为了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复习科学知识和内容,教师一般采取留下大量书面作业或写科学报告的形式。小学生对需要写大量作业不是很感兴趣,所以老师可以在教学结束时对学生提出开放的问题:学生在这门课上学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积极的演讲,不仅可以回顾课堂上的知识内容,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般的评价,或者老师可以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问题。通过课后思考和探索,学生可以彻底落实科学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