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
(1)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
体育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体育运动,其体育场地主要在室外,不仅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且具有对抗性和激烈性的特点。由于大多数体育项目需要使用设备练习,许多体育活动对抗激烈,强度大,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意外的概率相对较高,主要是擦伤、跌倒、扭伤,甚至可能出现骨折等更严重的现象,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差的“贫困学生”更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如果学生想改善身体状况,他们必须锻炼,进行各种户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可能会产生身体碰撞,伤害现象,所以在体育课的过程中,学生的伤害事故会更常见。
(2)运动器械、场地不符合安全要求
由于学校提供的运动器材、设施和场地存在安全缺陷,不符合规定的安全标准,造成学生伤害事故。据相关资料显示,场地、设备等体育设施不安全造成的伤害事故占总体的29.1%,是造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体育器材质量问题、年久失修、未及时更换、安装不牢固、放置不合理、场地不平等。比如篮球架螺丝松动,跨栏架破旧,都是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潜在因素。此外,一些小学存放体育器材的仓库没有专人管理,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可以随意进出设备仓库,也会造成伤害事故;如实心铁球、铁饼等设备对小学生危险很大。如果不安排专人管理设备仓库,有的学生在设备仓库玩耍时很可能会被设备撞伤。
(3)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
有的学生带病参加体育运动,这样在运动过程中很有可能造成学生伤害事故。比如心脏不好的学生参加了一些持续时间长、活动量大的项目;其次,中小学生处于活跃年龄,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分散,大部分情况紧急,自我约束能力弱。在体育活动中,集体观念不强,表现自由散漫。如果他们不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很可能会发生伤害事故。比如在跳跃障碍的练习中,当学生即将起跳时,其他学生会起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