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创造学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造学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显示,小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主要与情感需求的驱动力有关”,以“从学习本身获得内在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民间艺术在艺术教学中的娱乐性,努力营造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民间艺术资源的表现形式和主题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那些强烈的民族主题风格,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态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学习情境来提高教学效果。以剪纸为例,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趣味性强,对辅助教学有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剪下图片(如十二生肖),利用剪纸的吉祥意义、美好祝愿和民俗习惯,激发学生为长辈、老师、朋友设计剪纸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感教育的氛围中,认识到剪纸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掌握剪纸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


2.积极探索多形式教学模式


在艺术教学中充分发挥民间艺术的培养功能,实现有效教学,积极探索各种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各种传统节日进行教学设计,端午节指导学生使用橡皮泥、芦苇叶模拟粽子,以粽子包装设计为绘画创作主题,中秋节教学生画月饼满月,春节舞龙灯踩高跷对联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民间绘画教学中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增强学习兴趣。除上述传统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展览馆、博物馆等地感受当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让学生通过现场接触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民族文化,不仅开阔了艺术视野,培养了审美情趣,而且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促进了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总之,积极探索民间艺术资源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经验和方法,是当今小学艺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艺术教师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因此,在今后的艺术教学中,要更加重视民间艺术资源的艺术功能,加强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提高小学艺术教学的有效性。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