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目前,英语口语交流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但英语口语交流在学校教师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小学生英语口语交流教学的现状是否真正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提高小学生在教学中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带着这些问题,研究小组在陕西省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本次调查,希望找出陕西省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
(2)调查对象
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陕西省5个地区(汉中、商洛、延安、安康、西安)150名学生和50名语文教师参加了问卷调查,共有6所不同类型的小学(市区小学2所,县区小学2所,村上小学2所),并在课堂上听了20节课。回收学生有效问卷148份,回收率98%。回收教师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
(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编制问卷之前,我们举办了一些小学教师参加的小型研讨会,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解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情况。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问卷》,采用封闭式选择题,共设计了15道题。问卷设计完成后,先在小学进行小规模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问卷进行适当调整,然后开始正式调查。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采用观察法,在课堂上听20节课,详细记录和分析了学生在口语交际课堂上的表现。
(四)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1.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不扎实,口语交际教学实施不到位,
(1)教师对口语交际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62.7%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与识字写作、阅读和作文教学是一个整体,不需要单独进行;28.5%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对识字写作、阅读和作文只起辅助作用;8.8%的教师根本不懂口语交际,主要是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的老教师。
(2)我对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没有很好的了解。在对学生的调查中,40.4%的学生认为口语交际课是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和交流的问题。在对教师的调查中,78.8%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只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话。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陕西省部分小学的口语交际课程是徒劳的,被语文教师或其他学科的教师挪作他用。
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小学,教师对新教育理念的接受滞后。
2.学生与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同存在差异
43.4%的老师认为学生喜欢口语交际课,8.9%的老师认为学生不喜欢口语交际课,47.7%的老师认为学生既不喜欢也不讨厌口语交际课。这项调查的结果与对学生的调查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绝大多数学生对口语交际非常感兴趣,有表达的欲望,这说明学生非常喜欢口语交际,有与他交流的欲望。
孩子们有表达的欲望,但由于孩子们的认知有限,语言的表达简短而混乱,类似于“电报语言”。一个好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心灵,为成功的口头交流训练奠定基础。因此,主题的选择应该来自学生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周围发生的事情,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并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 3.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调查问卷发现,80.7%的学生课后与同学和家长用方言交流。54.3%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认真听别人的话,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口语交流习惯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在家里,父母不要求孩子用普通话交流,父母也没有意识到提高孩子的口语交流能力。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学生们用方言交流。学校也没有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教授的内容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不同,为了进行口头交流和口头交流。
4.口语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单调
在观察和采访过程中发现,70%的教师按照教材逐步进行口语交流,形式单一,没有变化。教师对教材依赖性强,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过于依赖教材,教材中的一些口语交流内容不适合当地学生开展活动。口语交流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风格,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学生也有很多口语交流的方式,比如开小新闻发布会、做读书报告、开故事会、做演讲等。,这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