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讨论小学高年级学生乐理教学

讨论小学高年级学生乐理教学


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的特点是既不能用语文、英语、数学等教学方法教学生,也不能要求他们像专业音乐学校一样讲课。相反,它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小学音乐的实际要求,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这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


1、运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乐理的热情


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社会活动中,音乐教育相伴而出。音乐基础教育理论的提出,使我国小学高年级音乐教育面临严峻考验。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思维和欣赏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音乐学习阶段,有必要通过节奏游戏、听觉训练和音乐阅读练习来学习音乐理论。让学生学好音乐理论,正确有效地接触音乐的真正灵魂,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有效的教育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何面对枯燥的乐理有学习的热情?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脱离最基本的音乐知识,简单地教学生唱歌词,因为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和唱歌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不用说培养创造力了。我们要努力发现教材中可以表达的因素,创造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情境,获得美好的体验,从而更有效地掌握音乐知识。如人教版六年级第二卷《捧一束花献给你》,这首歌写出了学生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和切分音的出现,给歌曲增添了动感,就像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一样。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学生可以表演自己的角色:让学生边唱边给老师献一束花,边唱“翠绿的幼苗怎么能忘记丰富的土地,芬芳的桃李怎么能离开春风化雨”。在角色表演中,引导学生唱这句话要注意节奏的变化,掌握切分音,练习前八后十六的唱法。学生有积极性,对切分音、前八后十六这一音乐知识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2、运用听唱结合,激发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


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说:“对于那些不懂音乐的人来说,最美的音乐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我们所说的“懂音乐”,必须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即音乐理论。每个学习音乐的人,必要的能力包括:识谱、听音、辨音、视唱。音乐需要理解。只有学好音乐理论知识,才能提高我们对音乐的理解、欣赏和创造力。一般来说,要想成为一名体智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就必须学好它,学好它。我们常说艺术来自生活,同样的音乐也来自生活,音乐的艺术魅力来自声音,也就是说,艺术的魅力也来自听觉。因此,听觉训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视唱练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只要找到学生现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挑选,就能激发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例如:将一些声音与小动物的叫声联系起来(例如:小猫)(mi)、小公鸡(xi)、小鸭子(la)、小猴(sol)等),学生可以通过听唱环节将每一只小动物“送到自己家”的游戏来学习乐理知识。学生还可以通过“图画识音”、“听唱名辨音”等小游戏巩固和完善乐理基础和乐谱。


3、运用比赛的方式,加强乐理知识的学习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动力。通过欣赏活动,可以唤起人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拓展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想象力,培养音乐理解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目的。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各种比赛,通过比赛获得自己的存在感和认知感。比赛不仅会激活课堂,还会极大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复习巩固音乐理论。每章学习后,我们可以举办一场音乐理论知识竞赛。本章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将集中在“知识之星”竞赛中。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强。比赛唤醒了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记忆,加强了学生对所学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音乐理论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还要注重教师教学的质量。只要我们有规律地锻炼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基本音乐知识水平,学生就能获得一定的音乐质量和音乐审美能力,进入音乐,让音乐与他们健康成长。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