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1.紧跟学生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这里的尊重不仅是指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是指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心理等客观因素。就小学写作教学而言,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主要与写作主题不熟悉、想象力不丰富等因素有关。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教师要做好作文的选题工作。题目或话题是小学生写作的基础。题目是否新颖有趣,是否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欲望。对此,教师在选择题目时,一方面可以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或在课文学习中学到的内容,降低学生对写作的隔膜感;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如热点新闻。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源为学生创造写作情境,使写作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激发写作兴趣。
2.提倡课外阅读,开阔写作视野。
材料是小学生写作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小学生写作中缺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知识储备不足。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阅读量。因此,从学生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从而拓宽他们的写作视野。此外,阅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学生课外阅读而言,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注重课内外阅读的交流与融合。受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学生没有独立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需要从课堂阅读的角度自然延伸,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材料。比如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册《三顾茅庐》教学后,老师可以继续为学生准备一些三国经典故事,比如通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单骑、流泪斩马苏等;二是注重对经典范文的欣赏。教师可以提供特殊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程。除了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外,他们还可以帮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模型,如小学生的满分作文。
3.注重生活实践,激发生活体验。
就写作而言,阅读只是材料积累的一个方面,生活是材料积累的另一个方面。但生活除了积累材料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从而有效纠正小学生写作中常见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等。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明确提倡“以生命为本”,而生命的核心内容是生命本身。在这方面,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首先,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引入写作课。例如,在命题作文《记住一件小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如某某学生曾收钱,某某学生曾将生病的学生送回家,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酝酿写作情感,积累写作素材。
4.引导自主写作,鼓励自评互评。
除了强调“以学生为本”外,生本教育还提倡“全面依靠学生”。所谓“全面依靠学生”,是针对传统教学活动,教师垄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权力”,学习主动性甚至评价主动性,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获得知识,暴露问题等。就写作教学而言,写作本身是最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尽可能独立地写作。例如,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自然段落进行模仿、改写或续写,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练习写作。此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记日记的好习惯,因为只有在持续的写作中,学生才能找到写作的感觉,培养写作的情感。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长期由教师控制。在学生教育理念下,教师要适度拓展教学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对写作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水平,甚至活跃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