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思维模式,将思维延伸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在自然中理解,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现在我来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营造氛围,追求创新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取决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要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在教学中创造情境,营造氛围,激发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比如我在教《夜宿山寺》的时候,先创造情境,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大意,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把古诗词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然后,通过绘画和音乐的指导和阅读,学生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对山寺夜景的热爱和欣赏。在这个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灵活性


“读书无疑”是一种不善于思考的表现,只有有疑问和好问,才能经常创新。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提出问题,提高质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心的创造性欲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比如我在教《落花生》的时候,作者徐地山的笔名《落花生》引入了课文,立刻引起了学生的质疑,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思考,边勾画边质疑。然后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意见,互相补充,互相质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只讲体面”的道理。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谈谈“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学生们结合生活经历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思想得到了升华,思维更加灵活。另一个例子是,在教授课文《凡卡》时,一名学生看到文章的结尾写着“农村爷爷收到”,并质疑:“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抓住这个问题,我立即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外阅读知识,讨论爷爷是否收到了凡卡的信。学生通过“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讨论解决”的学习过程使质疑成为他们思考的诱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