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提出和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育界围绕各个阶段的教育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研究和探索,但始终未能改变我国应试教育的局面。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上推进高考体制改革、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议事日程。然而,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中小学生仍承担着沉重的课业负担,这不仅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郭思乐教授创办的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导向,为学生好学、乐学、善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有丰富的理论和内涵,在十多年的形成和发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生本教育的一些新实践和新理念为减轻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提供了哪些有益的指导?本文将进行简要探讨。
生本教育理念的背景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在大量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生本教育旨在“以学生的成长为导向”、“以学生生命为本”、“以学生生态为本”,追求自主、和谐、自然的教育教学状态。郭教授在《教育学生》一书中阐述了学生价值观、对学生伦理的高度尊重和对学生行为观的全面依赖,这也是学生教育理念的主要内涵。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体现了教育为学生服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进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独立性和创新性。他们有无限的潜力。高度尊重学生,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生活个体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作用。依靠学生的行为观是基于学生既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资源。要保持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实现教育和人民的最大发展。
生本教育理念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教育的倡导和实施是生本教育理念的实际需要。多年来,素质教育的实施仍面临着学生综合素质低下、身心压力过大、课业负担过重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教学手段和媒体的快速变化是学生教育概念的物质前提。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消除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的缺点,促进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效率。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教育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尝试,以充分发挥人们的热情和创造力。学生教育的概念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多元智能理论和人类综合发展理论等相关教育理论的不断应用和反思是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多极化发展,个体差异明显,独立意识强。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有更多的知识。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和条件对教育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培养和教育学生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性,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依靠学生所蕴含的“天赋”和自然所赋予的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在第三阶段,李晓东、李晓娜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思考
4)对传统教师教育模式的批评是学生教育理念形成的思想基础。以教师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天性。为了改革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影响教材、教学方法、教育管理和评价,然后指向人们概念的更新,即探索以学生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教育体系。
2.学生教育理念反思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不同问题,如学习时间长、睡眠时间少、课后作业多、业余活动少、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心理负担重等,背后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根源和我国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未触及的一些因素。它不仅包括教育内部因素,还包括社会和家庭因素。教育专家普遍认为,适度的课业负担是中小学生完成知识社会化的需要。但是,如果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质量和质量上违反了教育规律、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就会成为不合理的负担[2]。因此,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回归教育的本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3]。
学生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和“以生命为本”,这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服务,过程和结果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尊重学生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潜能,让学生从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过度课业负担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展现自己的人生潜能,这是实施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
在不断倡导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教育各方面改革进入深水区,促进教育教学回归追求学生素质发展,实现从短期考试追求向人类发展追求的转变日益突出。因此,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迫切需要一套新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创建特色学校,满足当地教育需求,优化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实现学生和谐自然发展,整合课程,改变教师职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本教育始于20世纪末,发展和完善于新世纪。课程改革和教育其他领域的改革也在新千年开始大规模实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生本教育的本质特征。它可以根据新时代社会发展赋予的教育新要求,寻求新的发展机制。100多所实验学校的成绩证明,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负担可以减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教书育人。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探索和追求,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