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日常生活,语文实践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身边丰富的生活资源相结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与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收集生活中的材料,从而获得第一手写作材料。低年级学生可以如实、有重点地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也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提供常用(有特色)句型的范文,反复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激活”语文、活教材的目的。
以“人民教育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二册)和“我为你感到骄傲”为例。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句型后,教师安排了这样的家庭作业:首先,使用“……是的……是的……”的句型来赞美他们周围的人或事,然后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赞美的情况。低水平的学生缺乏注意生活的习惯。此外,他们没有积累太多的词汇,他们的写作技巧也在形成。记录每日账目已成为练习本上的常态。让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相关句型来表扬周围的人,观察他们的反应,并表扬他们
活动周期为一个月。家长可以及时评价孩子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可以用语言或量分来评价。评价时可以在孩子的日记本低调评价,也可以在班级微信群上公开评价。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很多家长在微信上给笔者留言:“老师,我的孩子会说话,总能用课文里的句子和单词和我们聊天。”“老师,我的孩子总是优雅地说话,一系列的连接词让我们一愣一愣。”“老师,我的孩子可以独立写日记。他们经常在日记里看到好句子,问他从哪里学来。孩子自信地说:‘从书上学来的。’等等。
实践证明,融入日常生活,运用课堂上常用(特色)的句型,及时记录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小学低年级课文中也有联动句型、疑问句型等句型。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组织。只要语文教师有一双眼光,善于发现,同时考虑孩子的学习心理,就可以艺术地进行语文实践。当然,有时候一篇课文可以找到几个句型,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如何选择,争取一课一得。
综上所述,在低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常用(有特色)句型,在学习和应用中参与语文实践,使语文教学真实有趣,使学习轻松、高效、脚踏实地。在学习和运用常用(有特色)句型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培养“完整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