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阶段,小学英语学习效果与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牢固性直接相关。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小学生不喜欢英语课程,英语学习成绩很难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积极融入情感教育理论,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一、情感教育相关概述
情感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达积极情感,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思维能力的教育方法。研究表明,快乐的情感可以成为人类的动力,并促进人们的积极行动。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和毅力较弱,只有在一定的驱动力下,才能实现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快乐的情感,并为学习提供动力。情感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加强对小学英语情感教育的研究,符合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促进其心理和认知水平的共同发展。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面临的困境
1.教学观念未能完全更新
在新课程改革下,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教师所接受。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深深扎根于许多教师的心中,一些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完全更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这些教师往往更注重自己的地位,而不是平等地对待学生,忽视学生的主观主动性和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2.教学内容强调应试内容
受考试导向教育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只教学生考试内容,忽视学生的其他学习需求和能力培训,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加情感教育的难度。同时,基于考试导向教育模式,教师将更加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导致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和普通学生被忽视,未能遵循新课程标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英语信心大大降低,从长远来看,学生将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成绩跌入谷底。
3.教学方法缺乏情感融合
在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虽然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这个过程中,忽视情感整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导致实际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与教师对情感教育的理解较低、情感教学知识结构不完整等原因分开。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实现有效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