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良好的节奏感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以下是如何提高小学生掌握音乐教学节奏感的几种能力。
一、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是否有音乐节奏感是欣赏好音乐的关键。如果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很好地把握音乐节奏感,就会对一首好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能很好地掌握和欣赏音乐的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上创新地改变原来的音乐。
2.能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首好的音乐可以安慰心灵,陶冶情操,与心灵深处对话。它利用多变的跳动音符和不同的旋律,良性塑造小学生纯洁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更加清晰、透明、无所畏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3.促进小学生智力发育
音乐节奏需要充分协调耳朵、眼睛、手和大脑,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协调能力、身体器官的灵活性和大脑的反应能力,进而促进其想象力、创造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有效方法
1.让学生对音乐感兴趣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虽然音乐节奏是一个抽象术语,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很强,因此,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节奏的兴趣时,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节奏训练中添加一些学生愿意接受的元素,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交通工具或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以及学生中广泛流行的歌曲;或者一个非常有节奏的说唱,音乐教师可以截取其中一个音乐视频,让学生从强烈的节奏中找到乐趣,然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节奏的热情。
2.对学生进行音乐听力节奏训练
音乐离不开耳朵的聆听。因此,在音乐节奏训练中,听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节奏控制能力。换句话说,音乐听力训练是培养良好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条件。音乐听力训练中最好的材料是自然界中的一些声音。小学音乐老师可以选择山间的流水声、动物的各种嚎叫声、优美的鸟鸣声、风吹树叶的哗哗声等。这些自然界具有音乐节奏感的声音可以给学生一种美的声音享受。另一方面,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使用的声音材料,比如机器的轰鸣声、劳动人民工作时的号码等,都蕴含着不同的节奏。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听力训练时,要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使这些声音更好地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节奏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3.合理的肢体动作也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节奏感的感知不仅需要耳朵和眼睛的配合,更需要适当的身体动作。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时,可以采用身体节奏的方法,让小学生在身体动作中更好地感知音乐节奏,这样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音乐《火车来了》时,为了使小学生更合理地掌握音乐中的重音、速度和节奏,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使用姿势节奏,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节奏阅读歌词。然后让学生在火车开始时表演场景,先把学生排成一个队,后面的学生拖着前同学的衣服,在教室里模拟火车开始时的场景,伴随着应有的音效,有序地转身,同时,我们一起唱“火车来了”这首歌。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玩游戏的乐趣,而且还可以让小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这首歌的情况和伴随的节奏。
此外,还有许多身体动作可以帮助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如扭曲、跑步、脚跳、单脚跳、拍手、点头等,可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4.利用乐器帮助学生培养音乐节奏感
乐器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打击乐器,具有极强的节奏感。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打击乐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培养音乐节奏感。不仅如此,乐器还能激发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效率。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些节奏感强的乐器作为辅助,如鼓、快板、双响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让学生亲自接触,动手使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记忆会更深刻,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方法有很多种,小学音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过程中,兴趣是第一教师。因此,教师应该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音乐学习更感兴趣,并将音乐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让小学生知道,在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音乐节奏感,善于发现,感受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