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教师发展学校(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教师发展学校(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危机》等一系列报告的发布,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教师和教师教育。因此,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探索必然以教师教育为主要功能,教师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简称PDS)应运而生。1986年,霍姆斯小组最初提出了PDS这个术语。他们认为,PDS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一种形式。在这里,大学教师和中小学专业人员有机会通过培养新教师来定义他们专业的本质。美国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PDS在2001年出版的《专业发展学校标准》中的定义如下:“PDS是一所以中小学为基础,大学与中小学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致力于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学校”。[11]在PDS中,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形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专业技术、技能、知识、人力资源等资源,为教师搭建共同发展平台,共同承担职前教师培训和在职教师培训任务,共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在职教师素质。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走进中小学教室,听课,观察教学实践,共同研究有效的教学模式。


根据萨默菲尔德1996年发布的一份目录,全国形成了2200多个不同规模和范围的大学和中小学合作伙伴。在双方合作关系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学者积极促进双方的亲密合作,同时研究双方的合作机制。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学者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如果大学不与社区和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那么大学将逐渐失去对社区的影响,其自身的发展也是危险的。随着克林顿政府《不让孩子落后》法案的颁布,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制度在发展大学科研、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改善社区条件方面迈出了一步[12]。


综上所述,由于时代背景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美国中小学和大学合作形式的主要职能有所不同。例如,实验学校最初的主要功能定位是教育研究和实验。为职前教师提供实习场所是其辅助功能。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师供求关系的变化,其主要功能发生了几次变化。当教师供不应求时,实验学校致力于教师实习。当供过于求时,它又回到了教育研究和实验的功能。入门学校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强调中小学课程的创新,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协助中小学开发新课程、实施新课程、为实习生提供实践体验场所等方面。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在危机中》、《不让孩子落后》等一系列报告的发表,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教师和教师教育。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探索必然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职能,以教师发展学校为合作形式建立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旨在通过建立大学与中小学的共生合作关系,树立共同的愿景和责任,实现大学与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