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中小学学习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学习班的理论来源是学习组织理论,学习班是学习组织理论在课堂建设中的应用。学习班不同于传统班,掌握学习班的基本内涵对学习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中小学学习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为找到具体可行的建设策略提供有效的支持。


中小学学习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班作为班级建设的一种模式,其建设并不顺利,但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具体来说,中小学学习班的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自我超越意识淡薄。自我超越是人的生存本性。人们需要不断超越原我,创造新我,才能实现人生意义上的飞跃。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打破了模子。”人生的道路需要自己走,个人需要不断寻求目标,超越自己。在学习班的建设中,班级成员的自我超越意识非常重要。但自我超越意识的薄弱也是学习班建立的羁绊。中小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定型,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恐惧。因此,中小学生的个人目标很难确立,已经确立的人生理想也因为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而气馁。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从根本上缺乏学习的热情,也缺乏自我分析和反思。他们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他们的学习仅限于教科书学习。他们认为只要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切都会好起来,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为下学年或未来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也有一些学生有自己的目标,但是目标太高太大,很难实现,导致他们的挫败感。从长远来看,这些学生失去了努力工作的动力,倾向于做内归因,对自己的能力感到失望,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负面现象。


2.巩固师生的心理模式。心理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行为的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是图像、图片或图像。[1]简而言之,它是一种根植于人们内心的思维方式。大多数时候,这种思维方式会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影响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解决。在中小学的课堂上,更多的老师告诉学生听,所谓的课堂互动和交流只是教师讲座中的问题环节。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仍然是主要角色,学生只是被动地处理,并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一些班级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永远不会被动摇。本文主义和教条主义在课堂建设中仍然存在,对学习班的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


3.很难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愿景是指人们所渴望的前景。对于共同的愿景,彼得·圣吉认为,共同的愿景是对“我们想创造什么”问题的回答。“个人愿景是人们心中的图景和图片,而共同的愿景是整个组织中人们心中的图景。”[1]简而言之,共同的愿景是个人愿景的融合,它代表了个人的愿景。目前,中小学班普遍缺乏共同的愿景,班级成员对班级发展缺乏明确和一致的目标。班级缺乏集体氛围,每个人都只为自己努力工作,教师在班级建设初期缺乏共同愿景的规划和解释,学生不能理解我们聚在一起创造什么。


4.团队学习能力薄弱。团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和成员之间需要真诚平等的合作。目前,中小学班级的团队学习能力还不够。教师不能勇于抛开“习惯性防御”的枷锁,不能放下架子,不能承认自己不确定的问题。有些老师不会征求学生的意见,也不会向其他更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学生在课堂讨论中不能大胆发言的情况也很普遍。学生积极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5.缺乏系统思维能力。任何活动都是一个系统,每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只有从整体把握系统,才能真正认识到系统的结构和组织行为变化的形式,找出行为背后的结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学习班的建设过程中,师生还没有改变看待事物的方式。目前,他们仍然看部分而不是整体。教师提出,学生反应,而不是师生积极参与,只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同时,教育教学过程缺乏适当的反馈。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