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创造情境,感知音乐
体验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个人感受,而个人体验和直接体验对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活动意义。因此,在应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造音乐情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都能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从而产生体验,例如,在牧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歌曲内容的图片,并使用“中国有多少民族”、“老师,请听听这是什么民族的歌曲”、“哪个学生能介绍蒙古族?“这种逐步推进的问题创造了教学情境;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蒙古风土人情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视频背景音乐中直观体验草原和歌曲的意境;最后,在示范演唱、保证大部分学生会唱歌的前提下,进行“接歌”、“合唱”、“我唱你猜”等小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2.扩展和扩展,欣赏音乐
当一个人在心中积累了许多混乱、主观、情感的体验时,这些体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它们会沉淀、集中、进化、生成、凝聚成无意识,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激活”,使个人形成特定的体验,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利用课堂扩展,激发学生内心的体验,然后形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的意识,例如,在“小雨沙沙”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之前的音乐体验,将学生分为唱歌、表演、绘画、乐器伴奏等几个不同的小组,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和表演歌曲,经过学生的创作,在最终的结果展示中,老师发现画组的学生用丰富的色彩描绘了一幅清新的春雨图;乐器组的学生通过打击乐将歌曲变成美丽的音符;表演组的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道具模仿“风”、“雨”、“种子”用动作展现春天的场景;歌唱团的学生们用甜美的歌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春天。教师充分赞扬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用自己的创造力表达和体验音乐。
3.鼓励表达,深化体验
体验是感性的理解,只有将其转化为理性的理解,才能获得真正全面的知识。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时,要引导学生及时表达自己的音乐认知,既能强化自己的音乐体验,增强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感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在“理解音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简单乐谱、唱歌名称和音名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情境让学生在节奏中体验和理解2/4拍、3/4拍、4/4拍、6/8拍之间的强弱关系;接下来,利用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性体验;最后,在具体的音乐中体验音节的概念,引导接受度较好的学生利用音阶创作旋律,深化音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