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1.更新理念,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需要更新。从目的上看,发展性教学评价不同于选拔性教学评价,后者旨在选拔,前者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地将发展性教学评价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尤为重要。教材的难度由浅入深,把握了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入了机器人与传感器相关的章节。教材内容与时俱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需要相应发展。例如,在讲解“理解传感器”课程时,教师需要增加最新的传感器知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调整教学计划。
2.结合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师教学过程的综合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侧重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各种形式的结合比单一形式的评价更有效。教师除了课堂考试、上级评价等基本评价方法外,还应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结合社会发展,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五年级第二卷“争当网络文明公民”时,如果将各种形式的评价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此外,考虑到“争当网络文明公民”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组织签名、宣传网络文明公约等。小学信息技术有其独特之处,教师需要把握其特点,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教学评价工作。
3.科学设计,优化发展性教学评价
发展性教学评价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大多数小学生意识到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有些学生不能真正参与教师的评价过程,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优化评价过程,科学设计每一个评价目标,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每个学生的评价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此外,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进步,从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并根据分阶段评价结果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在六年级第二卷“网页制作”中,教师需要科学设计开发性评价体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不同,所以网页制作的学习速度也不同,网页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上一阶段进行比较,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标准下形成的重要评价方法,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发展的角度合理评价学生的进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