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价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高考、中考、初中生考试改革的推进,以考试成绩和排名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也在逐步打破。为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国家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要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一、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核心要素是以人为本
根据中国的教育政策,基础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未来接受专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提高国家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合格的公民。中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学习、生活、创造和生活,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高度主体发展的人。因此,发展评价应定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使他们能够生动、活泼、积极地发展。发展评价观的核心是以人类发展为基础,要求评价建立全面、发展、结构、主体、活动和实践的全面观点。发展评价应嵌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是教学策略
评价三角形理论认为,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必须基于一定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步变量的评价应存在于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知道孩子知道什么”――将评价嵌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发展评价的效率和可信度。因此,评价应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三,评价要能给学生带来激励和反思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欣赏,从而获得自我理解和自信。因此,在对小学生的评价中,要注意学生成长的细节,充分利用激励性评价,淡化一次性筛选考试评价,防止评价给学生带来过度的焦虑和心理压力。同时,评价也要能给学生带来反思,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行为,树立更好的行动意识。
四、评价应多视角观察鉴定
学生评价是判断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旨在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教师、家长、同龄人是最亲近的人,这些相关人员对他们的观察和价值判断,会给儿童自我判断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学校评价中应充分利用多视角评价,更多维度地判断儿童的发展变化,更好地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鼓励儿童健康成长。
5、教师应成为现代评价文化的领导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们有多种智力,每个人的发展都不同,人们要能成功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也必须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应该教孩子学习,建立信心,而不是盲目让孩子得高分,教师作为孩子学习最直接的评价者需要改变概念,应建立先进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引领评价文化的转变。
六、评价改革要理性
评价改革需要保持理性,每一种成熟的评价理论和方法都可以在适当的评价情况下发挥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否认或盲目地提倡一种方式或模式。我们不能简单地否认定量评价和批评评价的价值,也不能使用等级、评价等模糊评价,或简单地借鉴国外评价模式,遵循评价的适应性、适度性和及时性原则,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
七、结束语
小学儿童有强烈的活动需求、理解需求、沟通需求和成就需求。主导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欣赏和奖励;二是履行集体组织交给的任务,或为集体荣誉学习。可以看出,教师、家长和同龄人的评价在小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关注学生的个人学习过程,善于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各种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促进积极发展,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学校在建立学生评价体系时,应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通过综合评价方法,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三维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快乐、勤奋、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