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我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期,中国已经意识到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公民教育理念不合理,公民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公民教育体系不完善。


我国公民教育理念缺乏合理性


我国公民教育过于注重公民意识形态的培养,放松了以公民为责任主体的教育。因此,这种教育理念是不合理的。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促使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去的教育模式并不开放,相对封闭,这种僵化的教育理念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生、教师和学校之间缺乏相互学习和学习的机会。即使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没有在同一所学校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理科和文科教师都关注自己领域的培养重点,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国公民教育要加强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公民教育的及时性和实践性,而不仅仅是理论意识的培养。公民教育不仅要停留在学校,更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最终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有机结合。让公民身体力行地投入社会发展。


我国公民教育目标不强


我国公民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过去,公民教育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的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公民教育目标的主体是开展道德课程、社会课程和政治课程的教学,而公民教育的目标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等综合课程的内容,公民教育的发展缺乏相应的教育课程作为支持。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没有区别对待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合理的知识安排,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民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学校教育注重道德教育,忽视意识形态教育。公民教育的目标是政治能力和公民知识传播的教育。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目前,我国公民教育只是接近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自己的目标主体。公民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制约了我国公民教育的长远发展。


我国公民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公民教育课程从小学到大学缺乏独立性,公民教育模式相对单一,仅依靠各种学校课程,忽视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意义,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公民教育的源泉,在家庭教育中,绝大多数父母往往忽视孩子的教育,只依靠学校教育,公民启蒙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当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时,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往往相对较弱,这种现象也归因于对学校教育的过度依赖,未能将社会实践能力贯穿公民教育,未能合理有效地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未能形成“三位一体”的公民教育模式。因此,我国实施“三位一体”的公民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2.改善我国公民教育的对策


21注重公民教育的实践性,拓宽公民教育渠道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教育都采用灌输的形式,不同的是灌输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因此,探讨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的关键任务是加强理论和政治信心,找到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用一半的努力得到两倍的结果。因此,意识形态教育可以与各专业学科相结合,结合公民教育相关学科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公民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广泛采用实践教学等渗透方式,通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不知不觉地将公民知识植入学生心中,促进其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公民信念、公民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公民教育的实施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地位,将道德、法治、平等、自由、民主等具有时代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利用大众媒体在公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倡导主题,传播正能量,在业余文化生活中,建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取向,使公民道德教育真正扎根于人民生活,为人民服务。


2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教育目标相同。首先,公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即公民明确其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地位,自觉接受基于宪法的权利和义务。显然,中国公民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中国社会要求、坚定支持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目前,中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开展公民教育,增强人民法治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公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换句话说,没有公民的权利义务观,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时代的活力。最后,社会主义公民教育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活力。在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今天,公民教育的实施迫在眉睫。只有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继续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才能迅速提高国民素质,满足现代文明发展的要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是我国公民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是中国公民教育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一个明显标志。


23公民教育应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创造中国特色公民教育体系公民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同国家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存在质量或数量差异,但遵循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的原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虽然有其阶级局限性,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为中华民族培养了许多仁慈,有效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其道德示范为后代,为中国公民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资源优势。目前,我们应批评继承传统文化,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放弃,整合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和伦理观念,使其与公民教育有机统一,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加强和完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号召。因此,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时代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倡导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社会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中国传统美德,赋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新的活力,把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升华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保障。因此,我国当前公民教育必须坚持继承优良文化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品质,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实现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资源的共同努力。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