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科技论文

广州科技创新驱动推广模式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城市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突破珠三角地区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转型升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广州是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广州的创新驱动发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重要意义。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珠江三角洲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密不可分,广州自然成为提高该地区综合创新能力的引擎。在此背景下,广州在准确把握自身科技创新实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共同构成了广州“三大枢纽”战略。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发展目标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唯一途径,是推动华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珠江三角洲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综合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的实际需要,是提高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州抓住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部署。如何更好更快地将广州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基本条件是必要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分析讨论了驱动模式等一系列问题。

一.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基本条件

(1)优势与机遇。首先,广州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创新型城市.中国南方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拥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丰富的科教资源.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基本优势;其次,广州作为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城市之一,与国内外各种要素密切相关.资源和市场经验具有引进国外创新技术、出口国内创新产品的发展基础和区位条件;三是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市场体系和创新体系开放互动.在中国经济转型创新驱动升级的背景下,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具有外部环境的历史机遇;第四,当前工业4.0.互联网+.大数据.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将为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带来难得的产业环境机遇。(2)不足和挑战。首先,广州在资源上.环境.土地.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仍存在瓶颈约束。与此同时,广州在创新投资方面,.创新动力.成果转化.核心技术.领军人才与国内外先进城市或多或少存在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因素;第二,世界各国的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因素的竞争加剧。发达国家努力维护和加强其创新资源的垄断优势,发展中国家努力进一步赶上和争夺全球创新市场,挑战中国和广州的创新发展;第三,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同类城市也加快实施国际创新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建设。

二.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创造创新活动.技术.从服务三要素出发,建议将广州定位为“全球原创创新战略源头”.“全球技术创新引擎”.“全球创新服务中心”。作为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总体发展目标。在创新枢纽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自主创新和价值创造.坚持全球视野和发展合作与合作.坚持基础培育和环境建设.坚持重点突破和循序渐进的四项原则,确保其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2)发展战略。基于当前的基本条件和建设目标,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总体发展战略:一是完善知识创新和应用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具体包括加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发平台.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完善知识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体系;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创新企业孵化战略。具体体现在加快创新企业孵化器.建设加速器和国家创新产业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价值化。三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支撑体系和环境建设战略。具体从推进标准化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创新型企业总部.金融服务体系.法律法规制度.推进政策环境体系建设;四是科技创新交易和服务平台建设战略。注重培育和支持研发.技术.认证.检测.孵化.咨询.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交易.转化.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的创新要素交易市场体系,建立创新服务中心和服务节点,建立高效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

三.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实施方案框架和模式建议

(一)实施方案的基本框架。一是搭建创新平台。积极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工程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创新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等创新载体为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和平台支持;二是支持创新机构。加强对大学.研究机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实验室.培育和支持工程中心等创新机构,进一步激发创新驱动能力;三是聚集创新资源。积极实施创新人才吸引创新人才吸引创新人才吸引创新人才.收集创新信息.创新知识的汇聚.创新资金支持等创新项目为创新枢纽建设提供持续的优质资源支持;四是完善创新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激励.竞争.评价监督机制为创新枢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五是优化创新环境。进一步制定政策.法律法规.金融政策.文化氛围.信息网络.综合完善科研设施,建立优良制度.文化.基础设施环境;六是加强创新服务。改进创新交易服务.投资服务.产权服务.标准体系服务.品牌运营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水平,为创新枢纽城市建设提供服务保障。(2)推广模式建议。建议广州采用“科技创新驱动”+工业创新驱动+服务创新驱动+政府创新驱动的“四轮驱动”模式推动其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其中,科技创新驱动模式是指依托科学城市.知识城.大学城.研究机构等载体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驱动主要体现在高科技含量的基础上.高增值性.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创新;服务创新驱动的重点是依靠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来确保创新;政府创新驱动的关键是依靠政府的指导,加强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

四.结语

在评价广州自身创新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搭建创新平台.支持创新机构.聚集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强化创新服务六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方案框架;建议广州采用“科技创新驱动”+工业创新驱动+服务创新驱动+政府创新驱动的“四轮驱动”模式。希望这一成果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进而推动广州更快更好地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