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发展建议
人才与科技创新关系如此密切,即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创新意识。
受传统人才培养体系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墨守成规,明显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彻底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建立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我们的科技人员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墨守成规,甚至满足于现状,这与人才培养方法有关,但更多的是个人对创新的理解和把握不足。创新能力不足表现在企业发展中:企业产品更新缓慢,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低,无法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因此,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者都应深入学习创新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借鉴他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引进、借鉴、学习、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科研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创新。
3.建立科技创新平台,营造适合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创新环境
政府要真正落实科技创新规划和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不能只停留在宣传上。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既要立足当前国内外环境,又要着眼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实现政策现实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统一;进一步加强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制度,避免资金挪用和浪费,使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效果。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人才的成长和科技创新的过程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此,无论是政策制定者、实施者、执行者还是科技创新过程的参与者,都要彻底摒弃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了解其发展规律,把握发展特点,着眼长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循序渐进,事半功倍。建立一个允许失败的创新环境。无论是直接参与者还是其他相关人员,都要认真对待。每次失败都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任何成功都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不要认为设定难以实现的目标,更不要因为窒息而放弃进食。建立科学科技人才选拔激励机制。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选拔用人理念,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在合适的岗位上展现自己,真正做到“创新中成长,成长中创新”。同时,改变传统科研中只注重科研成果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错误做法。科研成果是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也不是决定性的标准。
从科学认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角度看,人才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做好人才培养,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实现良性互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作,不仅要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做好保障,还要有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总之,要让科技人才勇于创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实现中国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