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文艺论文

绘画本身就是理解和深化语言的催化剂

事实上,一些汉学家有很强的语言能力。1923年出生于哥本哈根的汉学家索伦.伊格洛德早年学习古典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并涉足汉语、梵语和希腊语。1948年至1950年,由于洛克菲勒基金来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他专攻广东方言和其他南方方言,并能够用这些方言进行交流。此外,他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学校学习了藏语和泰语,他的语言造诣令人印象深刻。

西方学者非常关注绘画本身,以弥补他们的语言不足。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有先天性的语言功能,只能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发生。没有人的语言能力和人类在语言深层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东西,人们就没有思维、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所理解的语言似乎只是一种形象,它背后仍然有语言意志力,这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如果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就可以找到跨越语词语法的沟通方式。例如,克雷格.克鲁纳斯(CraigClunas)教授在ArtinChina序言中提到,他谨慎地将这本书命名为ArtinChina,而不是ChineseArt。因为ChineseArt比ArtinChina更有原则性和归纳性,他不相信有一个系统可以将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不同材料、不同观众的中国艺术联系起来。虽然从语义学的范畴来看,两者有很大的差异。然而,就整本书而言,我认为,对于中国读者来说,ChineseArt与ArtinChina研究对象似乎没有太大的不同,因为在特定的环境和认知空间中,读者的想象力和知识结构可以修复语言表达的一些不足。

毫无疑问,当涉及的知识背景未知时,绘画本身就是理解和深化语言的催化剂。西方学者非常关注绘画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广为流传的毕卡索与张大千会面不翻译,用艺术交流的故事说明了这个问题。巴克桑德尔的研究表明,「当推论性批评过程与特定作品相关时,研究是有意义的」。「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在推论批评过程中所说的话,从我们提供的语言和真正的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中获得了意义和准确性。如果我们的概念简单、刻板、外在,那么绘画就为当事人提供了知识──复杂、聪明、含蓄。虽然人们可能承认他们提供的关于艺术家的文化,但它也是针对他的『问题』或者他的作品『意图』任何概念描述都是外在的和粗糙的,但当这种描述与敏感敏感的人在文化中的行为建立有效关系时,人们也可以大大提高对这种描述的评价。」在这里,作者暗示图片本身是最重要的研究资源。贡布里希在他的作品中也强调,「艺术家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作品不仅作为作品本身存在,而且代表某些问题的答案」18。这也是他们非常关注绘画细节的原因之一。对于欧美中国艺术史家来说,他们的文化给了他们不同的视觉体验、技巧和概念结构。他们将自己的概念结构与自己掌握的中国文化知识相结合,重新诠释了不同于中国古代画家和观众的概念结构。然而,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削弱欧美汉学家的研究价值,我们实际上否认了自己的研究可能性,因为历史无情地阻止了现代中国人的概念结构与古代画家和观众提供的概念结构。「画家在任何时候都有一种特殊的专业观看方式,这显然在绘画中起着强大的作用。但文化也促进了其几类成员在某些意识上的发展。生活在一种文化中,在其中成长和学会生存,使我们受到特殊的知觉训练。它给了我们区分的习惯和技巧,从而影响了我们处理感觉的新材料。」「观察者没有这种文化知识。他不得不努力理解标准和规则,使它们变得粗糙、刻板、笨拙。他缺乏处理复杂事物的意识。另一方面,观察者可能有一种视野,正是这种视野构成了其中一个因素,使他无法拥有当事人的内在地位。」当然,我们也可以讨论的问题是,外国学者和当地学者在绘画面前的理解程度如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