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血液学检查中的防护措施

在日常检查工作中,检查人员长期接触危险物质。为了自身和患者的健康,减少医源性感染,必须遵循生物安全的原则。众所周知,血液是许多病原体的传播载体,包括乙肝病毒(HBV)和艾滋病病毒(HIV)。因此,血液学检查中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中国是乙肝大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居高不下。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现和流行对每天与血液打交道的检查人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HBV和HIV在血液学检查中的危险性。

多种病毒性传染病通过血液传播,其中HBV和HIV对检查人员的威胁最大。HIV与HBV的感染方式相似,检查人员与HIV或HBV的阳性血样接触可能导致感染。检查人员中专业HBV感染的人数远远超过HIV感染。虽然HBV和HIV也存在于唾液、眼泪等分泌物中,但血源性HBV和HIV感染占检查人员专业HBV和HIV感染的绝大多数。自1981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来,由于其严重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后果,它们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引起恐慌。然而,研究表明,HIV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远低于HBV。在25℃下,HBV可在血液制品或干血块中保持活性7天以上,但HIV很容易被破坏。研究表明,风干可在短时间内降低HIV的感染活性,在几小时内降低90%~99%。有文献提示,HIV在室温(23℃~27℃)下每9小时失活90%。对于预防措施,现有有效的常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对HIV、HBV完全有效,无需恐慌。直接接触有三种传播方式。

1.1穿刺

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带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引起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检查人员职业HBV和HIV感染的最重要原因。带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来说,这种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做了相应的统计,每1000名艾滋病患者每年都会有一次针头事故引起的职业HIV感染;每1000名乙肝患者每年会有45例类似的职业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远高于HIV,在一定人群中,针头事故引起的职业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1.2皮肤损伤。

由于皮肤受损(小伤口、溃疡、擦伤等)与HBV或HIV全血接触,血清或血浆长期接触可引起感染。

1.3黏膜

由于试管未关闭、离心事故引起的血液飞溅、HBV或HIV全血、血清或血浆与口腔、鼻粘膜或眼结膜接触,可引起感染。有文献表明,皮肤或粘膜与HBV血液污染物(如电话、试管、仪器表面等)接触可感染HBV。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献报告,HIV可以通过这种间接接触传播。检查人员的手最容易被HBV污染,咬指甲、吸烟、饮食、整理隐形眼镜和其他手→口、手→眼、手→鼻接触可构成间接接触。

2血液学检查中的防护措施[1,2]

检查人员都是HBV等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都发布了相关文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在这些措施的实施中,首先要明确:由于某种血样病毒的传染性不明,工作中必须假设所有血样都是传染性的,严格执行保护措施,不存侥幸心理。

(1)近年来,血液学检测用品的设计和生产趋势是追求安全,保护检验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如今,各大医疗器械公司纷纷推出安全性优异的采血检测产品。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安全性领先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检验,以提高工作环境质量。以采血设备为例,大多数医疗单位都采用了真空采血系统,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在采血、标本运输、处理、废物废弃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样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性。(2)检查人员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相关制度,做好健康监测和个人保护(3)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处理废物。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