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膝关节病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通常发生在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后,患者发病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广泛应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但长期实践研究表明,其整体效果无法达到预期[1]。因此,本研究选取了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探讨了中医针灸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4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被纳入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亚健康中心住院治疗,40例不同治疗方法被选入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症状,并经临床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9~76岁,均值59.62±7.54岁,病程7个月~9年,均值(34岁).92±1.16岁。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6岁,均值(599).37±7.62岁,病程5个月~9年,均值(32).98±1.23)年。基本数据差异检验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消炎止痛药和改善循环的药物治疗,并采用神经营养剂治疗。如有必要,可与外用止痛药结合,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治疗时,选择患者内膝眼、阳陵泉、犊鼻、阴陵泉、血海、三阴交、梁丘穴、足三里、太溪穴、悬钟穴、阿是穴,采用1.5寸毫针进行常规针灸,采用补泻法完成针灸,得气后留针,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一次。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合理应用艾灸,主要是在患者伴有寒湿时,将艾条点燃后放在针柄上,每天给患者一次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针灸后保暖防寒,治疗后禁止负重或长时间站立。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主要有疼痛、肿胀和晨僵。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计算治疗后的下降幅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完成后,0~10分范围内的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x2检验与T检验数据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对比患者肿胀缓解时间,试验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检查P<0.05(表1)。试验组治疗前后疼痛分别为(66).02±1.53)分和(1.94±0.52)分,下降(4).08±1.14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为(66).11±1.49)分和(3.28±0.64分,下降(2).83±0.95)分,试验组疼痛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t=2.664,P=0.016)。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正常活动的重要承重关节,在长期活动过程中损伤较大,特别是当患者年龄较大时,会因关节退行性变化而引起各种疾病[2]。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后常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是疼痛、局部肿胀和晨僵硬,膝关节正常活动严重有限,疾病的持续发展也会导致膝关节急性,对其健康造成严重损害[3]。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西医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通过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药和神经营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较高,延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健康,还会导致不良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4]。中医认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属于瘫痪证范畴,主要由肝肾缺乏和寒湿停滞引起。因此,需要采用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益气活血等方法进行治疗[5]。针灸治疗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采用循经取穴和特定的针灸方法,通常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6]。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认为应选择内膝眼、小牛鼻、阳陵泉等肝肾穴位针灸,结合针灸,结合补充和腹泻应用,疏通经络,促进血瘀,祛风止痛,滋养肝肾,平衡阴阳,患者冷湿停滞发挥温经散寒作用,促进其临床症状改善[7]。本研究分析了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检查P<0.05。综上所述,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针灸治疗的应用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症状的改善时间,提高其疼痛缓解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