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共情能力得分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8年10月,保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22名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采用全组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匿名,在实习生集中培训学习的课间发放问卷。调查人员讲解调查目的,填写问卷指导语。问卷填写后,调查人员当场收回,检查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并当场返回填写缺失的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2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调查工具

调查表包括三个部分:①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级、政治面貌;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共情能力的认知;③共情量表,选用安秀芹2等翻译编制的杰弗逊共情量表(TheJeffersonscalefempathy、JSE),共20个条目,包括观点选择(10个条目)、情感诊疗(7个条目)、换位思考(3个条目)、李克特7点评分制(7-pointlikertscale)进行评分,满分140分,得分越高1.3统计方法检查和编码回收问卷,使用数据输入软件EPidata5.0对数据进行双输入,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描述,计量数据采用(X±s)描述,计算数据采用构成比(%)描述,假设检查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同情能力现状分析

(1)一般来说,在本研究的122名被调查对象中,有34名女生,占27.87%,男生88人,占72.13%;大四学生53人,占43.44%,大五学生69人,占56.56%;政治面貌主要为团员,共116人,占95.08%,党员6人,占4.92%。(2)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共情能力得分情况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共情能力平均分为(79.2)±4.621分,得分率为56.57%,最高分91分,最低分68分。杰弗逊共情量表满分140分,调查对象得分率低于60%,可见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共情能力整体较低。(3)不同特征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的同理心能力得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不同年级,政治特征同理心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不同性别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的同理心得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男性实习生的同理心得分低于女性实习生。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细腻、更温柔,更注重患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从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痛苦4。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开朗,能与患者保持顺畅的沟通和交流,亲和力强的语言能获得更多的信任5。(4)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接受同理心能力教育的情况在调查的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中,医学人文课程的比例依次为: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医学导论、医患沟通学、医学史。其中,选修过医学心理学的学生最多,有109人(89.34%),只有25人(20.49%)选修过医患沟通学。在学校医学人文课程教育过程中,半数以上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态度、课堂氛围和教学水平感到满意。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的评价方法最低,占34.43%。详见表4。在学生接受人文素养教育的倾向方面,学生更倾向于社会实践活动,占75.41%;学生不太倾向于通过各种论坛提高医学人文素养,只占28.69%。

2.2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同情能力原因分析

(1)医学院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同理心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疗卫生人员的差距越来越大。此外,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片面倡导技术主义,追求疾病的可控性和确定性,促使医学院校和实习单位注重临床能力和医学理论知识的培养,迫切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医生”,在培训过程中忽视了临床医生岗位能力的关键环节——专业精神和素质培训。作为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理心在临床上的应用不仅会对患者产生有益的影响,还会对医生的工作、身心产生良好的影响。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同理心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医学人文课程的开设程度不同。存在课程单一、学时少、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考核体系不完善、专业教师匮乏、理论教学与实践分离等问题,没有唤起学生同理心能力培养的意识。相关实习单位在实习过程中也缺乏同理心能力的培养。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实习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医患护理之间的同理心,也没有引导学生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增加同理心的使用。此外,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时,临床课程的学习和考核任务繁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也被繁忙的实习任务占据,没有时间考虑同理心能力的培养。(2)课程缺乏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调查结果表明,半数以上学生选修过医学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但只有20.49%的学生选修过医患沟通学,这是本研究对象同理心得分较低的原因之一。医学领域的同理心是指医生准确理解患者的情绪,正确回应患者的情绪需求,照顾患者,了解患者,以更好地促进临床治疗6-7的能力。本科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中与患者接触时,即使从内心与患者产生情感共鸣,也无法及时准确地回应患者提供的共情机会,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在临床实践中,只有对患者的基本同情是不够的。只有当临床医生在情感上与患者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时,他们才能通过语言或身体动作来回应患者,从而真正实现医患双方的同理心。因此,有效的沟通技巧是促进医患共情成功的基本要素。为了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许多医学院校设置了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和医学伦理学,但忽视了学生沟通能力的塑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既能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又能促进学生同理心能力的培养。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