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早期识别和处理流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实施前(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儿科急诊治疗儿童5万例,实施后(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儿科治疗儿童5万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临床资料完整,儿童或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实施前儿童:男性32980例,女性17020例;4个月~9岁,中位4.5岁;潜在危重儿童3849例。实施后儿童:男性32988例,女性17012例;6个月~11岁,中位4岁;潜在危重儿童3865例。实施前后儿童的一般数据比较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施前,我院急诊科采用常规儿科急诊分级标准,分为急诊和危重病,然后将儿童送往留观室.急救室等,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急救治疗。实施后优化的潜在危重病早期识别和处理流程系统主要有:①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儿童入院后分诊台护士应用改进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对儿童进行分诊,按分数分为5级:急危重症(立即开通绿色通道进入急诊室).危重病(开通绿色通道,监测生命体征,10个min内部优先诊疗).紧急情况(安排优先治疗,30min内诊疗).标准(根据常规急诊流程会诊,每半小时观察一次患儿病情变化).非急诊(安排儿童到门诊就诊)。儿童分诊分流后,护士再次进行二次分诊,进行动态观察,尽快发现潜在危重儿童,及时开通绿色通道送至抢救室。②加强对潜在危重病的筛选。败血症.重症手足口病.暴发性心肌炎是儿科急诊中常见的潜在危重病。对儿科急诊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掌握重症的第一临床特征.实验室检验项目应进行.第一次治疗方法等,以败血症为例:如果孩子有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等症状,及时通过末梢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等,对CRP水平>27mg/L患儿抗感染治疗后仍恶化,及时要求住院治疗,并进行血常规培养。在手足口病流行期,急诊科加强重症手足口病筛查,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筛查,及时进行辅助检查,详细询问家属儿童症状,做好抢救准备。③救援人员的搭配与分工。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点。管理人员应适当补充急诊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班次.人数等。在大多数情况下:白天有2.3个救援护理小组,晚上有1个救援护理小组,每个救援护理小组由3.4名护理人员组成,成立小组组长,协调小组成员的救援护理工作,如:救援护理小组组长(站在儿童床头左侧,判断儿童病情变化,安排指导小组成员的护理工作,按照医生的建议向儿童开放气道.等)气管插管等)).操作护士(站在儿童右侧,主要负责循环系统护理)和一线护士(站在床尾,准备抢救物品.药物等。),儿童被送往急救室后,急救护理小组人员立即根据急救过程的明确分工和职责,站在自己的位置,配合医生开展急救工作。

1.3观察指标

收集实施前后儿童死亡率.平均等待时间.分诊准确率(根据孩子的后续治疗情况评估分诊分级和分流处理是否准确)以及家属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请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对这三个选项中最能代表自己主观感受的选项之一不满意,其中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一系列护理操作非常满意.护理态度等都很满意,一般满意是指患者对急诊科的一系列护理操作.护理态度等基本满意,不满意是大多数护理操作处于不满意状态,主观感觉自己的需求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数据。平均数据用于计量数据。±标准差(xˉ±s)表示,t检验用于比较;计数数据用百分比(%)表示,比较χ2检验。P<0.05是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儿童死亡率比较

实施前5万例儿童中有109例死亡,死亡率为0.218%;实施后5万例儿童中有35例死亡,死亡率为0.0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38.083,P=0.000)。

2.2实施前后儿童平均候诊时间比较

儿童实施前的平均候诊时间为(18).43±3.40)min,儿童实施后的平均候诊时间为(8).54±2.76)mi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4.992,P=0.000)。

2.3实施前后分诊准确率与家庭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施后,儿科急诊儿童的分诊准确性和家庭成员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急诊治疗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各大医院儿科急诊儿童多发病急诊儿童.疾病进展迅速,往往有高危或潜在的危重儿童,特别是潜在的危重儿童,早期未能识别可能导致等待或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突然恶化或死亡,容易引起医疗纠纷6-7。儿科急诊科经常接待高危或潜在危重儿童,在接待过程中可能突然恶化或死亡,容易引起医疗纠纷8。定期总结国内外各大医院的经验教训,开展特殊罕见病例学习活动,加强急诊科医务人员对儿科常见急危重病的早期识别.干预治疗等,尽早准确分流儿童,防止事故发生9-10。本科重视医疗队核心能力培训,成立多个抢救护理小组,明确小组各成员职责,定期参加专业急救培训,参加死亡病例.典型病例.在培训和实践工作中,医疗隐患的讨论与学习协调,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死亡率显著降低,平均等待时间缩短,分诊准确率和家庭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通过成立抢救护理小组,大大缩短儿童抢救时间,准确评价儿童病情变化,尽快治疗护理,把握抢救时间,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许多急诊科潜在危重病儿童表面上看起来并不严重,因此未能及时进行医疗干预,导致部分病例漏诊11。所以早期识别.快速诊断.科学分流已成为控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潜在危重病儿童,最初的病史采集.详细的体格检查.心电监护.实验室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儿科急诊结合本科治疗儿童的共同点和个性化特点,结合国内外经验教训,根据本科情况制定潜在危重病早期识别处理流程体系,加强儿科急诊医务人员培训教育,加强分诊护士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预测潜在危重病儿童,评分系统应用简单.快速.准确率高,分诊台护士应用评分系统早期全面观察儿童病情,合理分流儿童12-13。李平等14的研究指出:MEWS评分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评分和病情评估,可以很好地识别潜在的危重病人,有利于急诊病人的合理分流。当MEWS评分时,≤3点比较稳定,而MEWS评分为4~6分的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较大,MEWS评分≥7分的死亡风险很大。同时,加强对候诊儿童的二次分诊,尽快发现潜在危重儿童,尽快开辟绿色通道,使危重儿童得到科学系统的抢救15。综上所述,优化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流程体系,加强儿科急诊儿童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和科学处理.抢救管理,改善预后,主要医院儿科急诊科需要不断完善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过程体系,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早期识别危重儿童,降低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