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文艺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的文艺理论和审美意识

与汉族相比,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理论和审美意识有其共同之处。由于历史原因,汉族主要生活在黄河、长江、下游流域,形成中原文化民族;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生活在中国领土的周边地区,从东北到西北,再到西南;海南、华南、台湾、福建,形成了一个“C”形状周围的民族分布带。一条地理分布带,也是一条民族文化分布带。中原民族文化分布与分布。“C周边民族的文化分布可以称为中央圆形文化带和周边弧形文化带。周边弧形文化带产生的文学理论思想和审美意识与汉族不同。一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文化内涵。各民族的文艺理论思想和审美意识都积累了民族的文化精神。处于中国周边弧形文化带上的少数民族的文艺理论思想和审美意识,也深刻积累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精神主要受到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活动和宗教信仰的制约,突出了神秘性。解放前,中国少数民族中的许多民族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向阶级社会转型的历史转型时期。原始宗教信仰和初级宗教信仰渗透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以神秘主义为精神的综合社会意识形态;虽然其他少数民族已经进入了农业时代和阶级社会,但他们都经历了“政教合一”在统治的历史过程中,神秘主义仍然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主导,成为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潮。这些都使中国少数民族的文艺理论和审美意识充满了神秘主义。神秘不仅表现在表达形式上,或出现在宗教经典或经典中,或在宗教仪式上假神或圣明,而且更深刻地表现在概念上,无论艺术的起源、艺术功能、艺术特征、艺术灵感等,也不同程度地依赖于神秘的意图,以强调其神圣性和无可辩驳性。我们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理论和审美意识的神秘性,并不否认其科学性和历史价值,因为宗教和艺术在许多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宗教和艺术是寻找形式,创造形式,指向形式,所以它们都有感性的形象形式;宗教和艺术是创造者主体的自我价值具有强烈的情感夸张;宗教和艺术在心理活动过程中都具有疯狂和灵感的特征。形象、表现和疯狂是宗教和艺术的共同点。中国少数民族的文艺理论和审美意识是神秘包裹中的艺术科学和审美。

二是关于人性精神。由于儒家学派的深刻影响,汉族的文学艺术思想和审美思想传统也关心人性。然而,他们谈论和关心的人往往是理性的人、道德的人,甚至是政治功利主义强的人;活生生的感性人往往在理性、道德和政治功利主义中消失,留下的是没有感情和血肉的关于“人的公式”。在汉族文艺创作的传统表现中,似乎不遵守“人的公式”呈现给人们的是活生生的人性世界。魏晋时期是中国性感意识觉醒的时期。在魏晋文艺理论和审美意识中,展现了个人价值的发现、个性心灵的觉醒和生命本质的宣传。魏晋的理论思想传统。在“克己复礼”,“不知悦生”占主导地位的中原文化环境并没有得到贯彻;相反,它在中国周边的弧形文化生殖带上表现出高热度,贯穿古今。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思想和审美思想与创作实迹的基础相统一,对充满生命感性的人性有着真诚的追求和强烈的呼唤。从少数民族文学艺术论中可以看出。他们有关于文学艺术的传统主张,即人性的表现。他们把人性自我看作是文学艺术的最终目标。因此,他们把具有生命本体感性的活人看作是文学艺术的唯一对象。袁浩问继承魏晋创造的文学艺术,是个性意识的宣传,是个人生命价值表现的实践和理论传统,倡导诗歌是“传心”直到李治提出“童心”说,可以看作是对文学艺术人文主义的系统阐述;等到曹雪芹,苦涩的泪水,铸就红楼梦,展现自由的人性。在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理论和审美创造中,人类感性生命的本质也随时扩展到自然世界,在他们的理论思维和审美心理中,我是宇宙,宇宙是我,太阳、月亮、星星、山、树木、乌兽、昆虫和鱼,总之,我们称之为人类主体的自然一切,浪漫精神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艺术思想和审美意识的主题,这种浪漫精神,是基于人性的强烈表现。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往往表现在行为的时空中奉献自己的崇高精神,渴望想象自由领域的美,似乎沉迷于奇怪、遥远、奇迹、幻想的目标,表现出超越自己的努力,实际上是人性自我同化外部自然,最终实现人性自我的升华,宇宙精神,无处不在的生命精神。在中华民族中,藏族最早提出以人为本来塑造艺术形象。早在8世纪,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就建成了度母象。邀请了几位贵族女性作为活体模特。西藏的布达拉宫和许多佛教寺庙建筑,如白居寺,都符合人体人体比例,藏式塔也按人体比例建造,西藏佛像也以人体规模为雕像原则,充满了世俗的情感、情感和兴趣。藏族艺术理论(绘画理论、造象理论、舞蹈理论、戏剧理论、诗歌理论等)是人性精神理论的总结。宗教文化曾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宗教从未扼杀过人性精神。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