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文艺论文

艺术作品可以展现自己的时代

贤,愚,不肖……都形于乐,不能隐藏。”所谓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乐如其人,这是中国美学一贯的观点。这种观点与西方美学强调真实再现客观事物、真实反映客观现象的观点和出发点明显不同。

因为说实话,艺术作品可以展现自己的时代,展现自己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心理面貌。“是故治之音,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好;亡国之音哀悼,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道。”如果说谎,治世之音怨,乱世之音安,那就不真实,不能表现时代思潮。另一方面,因为艺术本质上是真诚的,你不仅可以从你的作品中看到时代,还可以看到你自己的个性。如果你说谎,你也可以看到你的虚伪或奉承。“不可隐匿”。“所谓文士之行可见:谢灵运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则谨。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则典。鲍照、江淹,古人也急于抱怨;吴云、孔子、古人也愤怒;谢庄、王荣、古纤人也,文碎;徐陵、余鑫,古人夸人,文诞。或者问孝哥哥?子说,我也是,它的文淫。或询问湘东王兄弟子说,贪人也,其文繁。谢眺,浅人也,其文捷。江聪,诡人也,其文虚。“(王通《中说》)作品的形式结构也体现了作者的心理结构。心理结构也可以纳入道德范畴。因此,从国家道德(政治)到个人道德(性格),都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具有不同的社会效果,成为衡量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

这个尺度不仅是美的尺度,也是善的尺度。因此,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作品是真诚(真诚)、善美的统一。这种统一就是人格的统一。艺术不仅体现了这种统一,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来指导这种统一。“同民心出治道”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这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传统。

当然,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偏离这一传统的倾向,如辞、赋予纤细、齐、梁宫体的浮艳,“丽采百字之偶,价争一字之奇”,完全颠倒了文与质的关系。但这种倾向出现后,立即受到中国美学的批评。当时,刘协、钟荣、斐子野、苏绰、李谔……后来,唐代古文运动大家在批评这一倾向的同时,重申了这一倾向“修辞立其诚”的原则。

《文心雕龙》云:“夫铅熏所以饰容,盼情生放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辩丽本放情。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后纬成,理定后辞畅,这个立文的根源也是。过去诗人写什么,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背诵气质,以讽其上,这为情而造文。诸子之徒,心不郁陶,苟驰夸饰,以此为文而造情。因此,为情人要约而写照,为文人淫秽而烦滥。然后作者,采滥忽真,远弃优雅,近思辞赋,所以体情制度日疏,逐文之篇越盛。因此,有志深轩冕而讽泳皋壤,心缠几务而虚报人外,真宰勿存,翩其反。……以衣锦裂衣,恶文太章;心像穷白,贵乎反本。”刘协的这段话,在批评中,“为文而造情”同时也指出,艺术的本质是“为情而造文”,“为情而造文”者是诗人,“为文而造情”只是辞人而已。根据刘鹏的语义,诗人和“辞人”说真话和说假话的区别,即真假艺术的区别。后世论画家多指出,金碧重彩画是“功倍愈拙”,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其持有的理由与刘协基本相同。

“为情而造文”的所谓“情”,也不是任何一种“情”,而是在“以礼节情”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礼”所调节的“情”。即符合仁义道德的“情”。这一点在许多批评齐梁风气的文献中都能看得很清楚。如《中说·云:王道:“古君子志于道,依于德,依于仁,后艺可游。”《隋书·文学传序云:“易日,天文以察时变,人文以化成天下。传说,言,身之文也,言而不文,行之不远。故尧说则天,表示文明之称,周云盛德,焕然一新。然而,文之为用,也大了哉!”“梁自大同以来,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巧……它意浅而复杂,文匿而彩……盖亦亡国之音”柳冕《与徐给事论文书》云:“杨,马形似,曹刘骨气,潘陆藻丽,文多用寡,只是一技之长,君子不为也。”韩愈《回答李秀才书》云:“愈之所以志于古人,不仅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答李书》云:“仁义之路,诗书之源,无迷其路,无绝其源,我终身而己。”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云:“我年轻而少,为文章以辞为工。而且,知道文者以明道,是固执为炳,务采色,夸声音,以为能也。……这本书以术其质;这首诗以求其恒;这本书以礼以术其义;这本书的春秋以术其断;这本书很容易求其动;这就是我取道之源。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苟以畅其友;参之老,庄以肆其端;参之国语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至于幽;参之太史以其洁所以我推交通,以此为文。”我们看,韩、柳古文运动之所以有:“起八代之衰”它的力量不是因为它的根扎根于中国哲学的深处吗?

古文运动给了虚伪浮夸、片面追求形式美的倾向以强烈的冲击,但那种运动却给了虚伪浮夸和片面追求形式美的倾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泪”直到宋明以后才真正清晰。“真诚”作为艺术的本质,问题。明确提出,就像明确提出一样,“不求形似”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提出的问题,都是宋明以后的事。最明显的突出点是李治。李贽认为:“结构之密,偶对之切,依理于道,符合法度,首尾相应,虚实相生”等等,形式美的要求,“不能说天下之至文,”根本原因是“假”。他写道:“好像真的不是真的,所以入人之心耶!”他指出,真正的艺术家,只能是那种有话要说,不得不说,“宁使见者听者切齿咬牙;欲杀欲割,却不忍藏名山,投水火”的人。他的思想,上接屈原的“发愤抒情”说,司马迁“发奋着书”说和刘勰的“为情而造文”说,下通袁宏道“率性”说和龚自珍“童心”观点,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的核心思想。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