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养阴益气活血方治疗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缺血性中风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方( 养阴通脑颗粒基本方) 治疗缺血性中风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临 床疗效。方法 将 312 例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养阴益气活血方随证加减治 疗组( 治疗组) 226 例,血栓心脉宁对照组( 对照组) 86 例。疗程均为 4 周。观察两组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 证及其兼证急性期、恢复期构成比;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全血黏度比、血浆黏度比、红细胞压 积、ESR、TC、TG、HDL-C、LDL-C 变化。结果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及其兼 证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是两组的基本证型。治疗组愈显率 ( 71. 24% ,161 / 226) 明显高于对照组( 43. 02% ,37 / 86)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 15% ,206 / 226) 高于对照组 ( 76. 74% ,66 / 8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治疗组症状积分、全血黏度比、血浆黏度比、红细胞压 积、ESR、TC、TG、HDL-C 和 LDL-C 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P < 0. 01) 。结论 养 阴益气活血方随证加减可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症状,并对全血黏度比、血浆黏度比、红细胞压积、ESR、血脂 异常代谢等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缺血性中风患者存在气阴两虚致血瘀的病理变化,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 证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证型。 

  【关键词】 养阴益气活血方; 缺血性中风; 气阴两虚证; 瘀血阻络证; 中医治则治法

   脑卒中是对人类危害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发病率 与病死率占前三位; 致残率与复发率高给社会带来沉 重负担[1]。缺血性中风相当于西医学脑梗死等急性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脑血管病 50% ~ 65% ,病死 率 15% ~ 25%[2,3]。该病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 重要课题。 中医药学在防治该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其疗 效有待提高。本研究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 际为依据,结合本项目组大量基础研究成果,参照中医 学有关中风病风、痰、火、瘀、虚的证候标准以辨别中风 病证候。以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为缺血性中风为基本 病机,以养阴、益气、活血为基本治则,采用养阴益气活 血方随证加减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标准 脑梗死、动脉粥样 硬化( atherosclerosis,AS) 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参 照文献[4]。中风病中医诊断参照文献[5],中医证候 积分 > 7 分为诊断成立。中医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 证辨证分型标准参考文献[6]。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及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尚未经中医药治疗; 经伦理委员会 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伴严重疾患,如 严重心衰; 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重症糖尿病及骨关 节病、精神病、癫痫;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肿瘤、脑外 伤、血液病等引起的中风病。 

  3 一般资料 312 例为 1998 年 5 月—2012 年 12 月就诊于浙江省中医院( 65 例) 、浙江大学附属第 二医院( 95 例) 、浙江省新华医院( 109 例) 、浙江中 医药大学中 医 门 诊 部( 43 例) 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治疗组与对照组控制一定比例,并按性别随机分配 分为血栓心脉宁对照组( 对照组) 和养阴益气活血方 随证加减治疗组( 治疗组) ,其中治疗组 226 例,对照 组86 例。治疗组男 141 例,女 85 例,平均年龄( 62 ± 10) 岁; 对照组男 55 例,女 31 例; 平均年龄( 62 ± 8)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 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养阴、益气、活血为基本 治则,方药采用养阴益气活血方( 即养阴通脑颗粒基 本方) 随证加减治疗。处方组成: 生地黄 15 g 石斛 15 g 黄芪 15 g 葛根 18 g 水蛭 3 g 川芎 10 g。 每天 1 剂分 2 次口服。随证加减: 兼风痰,以祛风化 痰,加天南星、半夏等或真方白丸子加减; 兼风火上扰, 以平肝潜阳,加天麻、钩藤、羚羊角等; 兼痰热腑实,以 通腑、化痰,加大黄、虎杖、栝蒌等; 兼痰湿蒙神,以辛温 开窍,豁痰,急配用苏合香丸; 兼痰热内闭,以清热化 痰、开窍,急配用安宫牛黄丸或清开灵注射液等; 兼热 毒,以解毒,加黄芩、黄连等; 兼肾虚,以补肾,加巴戟 天、川断等; 兼湿,以利湿,加茯苓、泽泻等,饮片均来自 杭州华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煎药方法按照统一制定 方法由各医院制剂室制备。对照组服用血栓心脉宁胶 囊( 川芎、丹参、水蛭、人参茎叶皂甙等,0. 5 g /粒,吉林 华康 药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批 号: (980205、020414、 060601、100203) ,每次 4 粒,每天 3 次,口服。两组均 可配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如急救时采用脱水,抗栓、降 脂等,两组疗程均为 4 周,均停服其他中药。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记录缺血性中风发病 1 周内 ( 急性期) 、发病第 3 周内( 恢复期) 及治疗过程的病情 变化等情况,综合分析肢体活动、语言、生活能力等全身 症状变化情况。

  4. 1 两组证型构成比 参照中风病风、痰、火、瘀、 虚的证候标准,以辨别中风病证候,辨证采用评分法,每 一证候得分是诊断该证候的各项因素所得最高分相加 而成。分为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基本证型及基本证 型兼风痰、兼风火上扰、兼痰热腑实、兼痰湿蒙神、兼痰 热内闭证。制定统一的缺血性中风观察表,证候及治疗 情况采集者均经严格培训,并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参与。 比较两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证型构成比。 

  4. 2 疗效评定方法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 急症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 行) [3]中神志状态、语言表达、上肢肩关节、上肢指关节、 下肢髋关节、下肢趾关节、综合功能等指标评定,每项由 轻到重为 0 ~ 4 分,治疗前总分为 28 分。治疗每周记录 1 次,共观察 4 周。 

  4. 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文献[3],疗效值按下列 公式计算: 病情改善率 = ( 用药前总评分 - 用药后总评 分) /用药前总评分 × 100%。基本痊愈: 疗效值≥85% ( 含 50% ) ; 显效: 疗效值 50% ~ 85% ; 有效: 疗效值 20% ~ 50% ( 含 20% ) ; 无效: 疗效值 < 20%。 

  4. 4 实验室指标检测 治疗前后晨 8: 00 点前并 已空腹 12 h 后采静脉血 10 mL,检测血常规、血液流变 学( 全血黏度比、血浆黏度比、红细胞压积、ESR) ,采用 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常规测定。血脂( TG、TC、HDL-C、 LDL-C) 测定分别采用甲醇硅酸变色酸法、酶法、磷钨酸 镁测定法、聚乙烯硫酸( PVS) 法。 

  4. 5 随访 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后随访时间均为 6 个月,此期间定时通过走访或电话咨询记录服药后反 应等情况。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1. 5 统计软件,计数 资料采用四格表 χ2 值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使用 t 检 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先进行正态检验,方差齐性检验, 符合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 两两比较用 q 检验; 不符合正态检验或方差齐性,进行 变量变换后使之符合; 变量转换后仍不能满足正态检验 和方差齐性的,采用非参数检验。P < 0. 05 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讨 论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治疗已有多家报道,认识 多不尽一致,近年来多趋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 病急症科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在中 风标准化研究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该标准是将缺血 性、出血性中风合并辨证,这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尚需 完善。结合本项目早期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笔 者提出气阴两虚是缺血性中风病理本质,是致瘀血,或 痰瘀、热瘀、风痰、风火及痰蒙、热闭等标实之本,相应 提出缺血性中风辨证论治方案,治疗思路、方法、方药 等,有助缺血性中风辨治和提高临床疗效。 气阴两虚致瘀是缺血性中风主要病机变化。上述 临床资料表明急性期除表现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 外,并多兼有风痰、风火上扰、痰热腑实之标实证。恢 复期风痰、风火上扰、痰热腑实等本证兼标实证显著减 少,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显著增加。 缺血性中风存在着血瘀病理状态,中医药以往对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大多采用益气活血或活血化瘀法, 多选补阳还五汤,其历来为医家所推[7,8]。笔者和有 关学者已认识到益气活血或活血化瘀等方药( 如补阳 还五汤) 确有一定临床疗效,但该类治法易致脑出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伤阴等不良作用[9]。已认识到补 阳还五汤“养阴不足”,补气不养阴,则气之推动之功 失于阴液滋润,正如无水行舟,难以见效[10]。因此,重视养阴药应用可有效避免以气虚血瘀论治缺血性中风 有“补气活血有余,养阴不足之弊”。故针对缺血性中 风宜养阴益气并用,针对本病“无瘀不致病”,须用活 血之法治之。 本研究选以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作为基本证型及 兼风痰、兼风火上扰、兼痰热腑实、兼痰湿蒙神、兼痰热 内闭诸证论治。采用以养阴益气活血方药基本治则并 随证治疗缺血性中风可达到标本兼治,提出了新的辨 证施治方法。本项目组前期研究表明养阴益气活血方 药治疗该病具有协同作用,但机制不尽相同[11],如提 出养阴药( 生地、石斛等) 通过保护血管 EC、恢复脏腑 组织功能达到“化瘀”,防止出血; 即通过滋补阴液,增 水行血; 濡润脉道,有利血行; 滋养脏腑、调节血行; 滋 阴降火等达到“滋而能通”。益气药( 黄芪、人参等) 抑 制能量耗竭,补气以推动血液运行,加强活血药作用, 养阴益气治阴虚气弱之本。活血药( 川芎、水蛭等) 抗 栓溶栓,改善微循环以祛瘀血之标实。针对兼证加以 祛风化痰,平肝潜阳,通腑,开窍,解毒,补肾,利湿治 之,并注重急则治其标之法。 本项目组早期开展养阴益气活血方药及其代表 方———养阴通脑颗粒应用基础研究。表明养阴生津方 药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抗栓消凝等作用,在 对某些指标的改善上甚至优于活血化瘀类中药[12 - 14]。 将养阴生津与益气活血方药配伍用实验研究表明,该 法组合在抗脑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作用[15 - 18]。 养阴通脑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皮素 - 1 基因 表达具 有 调 节 作 用[19]、抗 炎[20]、增加家犬脑血流 量[21],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22],表明养 阴益气活血方药在抗脑缺血性损伤方面具有协同 效应[23]。 本课题组已开展了以益气活血方药———消栓通颗 粒为对照,评价养阴益气活血方治疗中风阴虚气弱,瘀 阻脑络证安全性和有效性随机双盲、安慰剂、阳性药平 行对照、多中心Ⅱ期与Ⅲ期临床试验( SFDA 药品临床 批件: 2003L00206) 。经 8 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完成 了养阴 通 脑 颗 粒 Ⅱ 与 Ⅲ 期 临 床 试 验,共 入 组 病 例 728 例,结果显示本品治疗中风病安全、有效。 本研究所选用的对照药血栓心脉宁胶囊,具有益 气活血等功效,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等病[24],其 与治疗组在益气活血方面的功效有类似之处。研究表 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 05) ,说明 本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更切合缺血性中风病病机特 点。血瘀证症状积分反映了综合状况,其变化反映了 缺血性中风变化的总趋势,治疗组血瘀证积分下降尤为显著,反映了该方药能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症状。 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比 黏度、全血低切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均显著高于治疗 后,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有显著差异。提示养阴益气活 血方能显著降低全血高切比和低切比黏度、血浆比黏 度,其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ESR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患者红细胞压积增高, ESR 加快,两组治疗后均能使红细胞压积降低、ESR 减慢,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有显著差异。表明养阴益气 活血方治疗组对异常红细胞压积增高、ESR 加快有改 善作用。养阴益气活血方可使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浓、 黏、聚状态有显著改善。 缺血性中风病例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代谢 变化,表现为 TC、TG、LDL-C 升高、HDL-C 降低。脂代 谢紊乱是造成 AS 的重要因素,而 AS 又是脑梗死的病 理基础,本项目研究提示缺血性中风患者存在不同程 度的脂质代谢紊乱。养阴益气活血方与对照组相比, 能显著降低血中 TC、TG、LDL-C 含量,升高HDL-C含 量,有助改善血脂异常代谢变化,促进血中胆固醇的运 转和排泄,预防其沉积。 本研究以养阴益气活血方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 疗效。遵循中医“审证求因,审因论治,以效证因”、 “以方测证”观点,提示缺血性中风患者存在着气阴两 虚致血瘀病理变化,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是缺血性中风 的基本证型和重要证型。综合各家之言,结合临床实 际及有关实验结果,笔者认为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理 变化系人至老年,气血渐衰,肾精气亏虚,阴液不足,脏 腑功能衰竭,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行,瘀血或兼有风、 痰( 浊) 、热,阻滞脉络,脑窍。因此,针对缺血性中风,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基本病理变化,宜选用养阴、益气、 活血为基本方药加减治之,达到标本兼治,符合中医学 “审因论治”、“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本研究尚 需加大病例观察,综合分析缺血性中风证型; 深入探讨 养阴益气活血方药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

  参 考 文 献 

[1] 陈志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0,6( 7) : 159 - 162. 

[2] 阴文丽,薛军,吴迪,等. 心血管疾病患者脑卒中相关危 险因素 的 研 究 进 展[J]. 医学综述,2014,20 ( 18 ) : 3329 - 3331. 

[3] 鲁喦,李涛. 活血化瘀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 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 3) : 303 - 307.

[4]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 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6) : 379 - 380.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 风 病 诊断 与 疗 效评定标准( 试行)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 ( 1) : 55 - 57.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风 病 辨证 与 诊 断标准( 试行)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 3) : 64 - 66. 

[7] 张磊,刘涛. 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随机对照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 5) : 593 - 597. 

[8] 顾燕频,廖月玲,章忱,等. 补阳还五汤对腹主动脉缩窄 致大鼠心肌肥厚肌浆网钙摄取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 5) : 627 - 631. 

[9] 陈冬,杨洁红. 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作用的研究进展 [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 1) : 72 - 74. 

[10] 肖春海. 补阳还五汤临证运用体会[J]. 实用中西医结 合临床,2010,10( 2) : 77 - 80. 

[11] 万海同,杨进. 论养阴是治疗血瘀证的重要法则[J]. 中医杂志,1996,37( 1) : 8 - 11. 

[12] 杨洁红,张宇燕,万海同. 养阴益气活血方对培养人脐 静脉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 1) : 377 - 379. 

[13] 万海同,白海波,杨洁红,等. 养阴与益气活血方药对培 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等功能影响的对比研 究[J]. 中国医药学报,2002,17( 4) : 217 - 220. 

[14] 万海同,严伟民,周佳音,等. 应用光—色素法动脉血栓 模型研究养阴益气活血冲剂的抗血栓作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 12) : 47 - 49.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