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妊娠妇女血液纤溶性活性降低

子痫前期是孕妇和围产期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子痫前期发病越早,病情越严重,母婴并发症越多,远期和近期预后越差。妊娠34周后,严重子痫前期母婴预后明显改善,因此早发型和晚发型分为34周。妊娠34周的严重子痫前期被称为早期发型严重子痫前期。研究发现,早期发型严重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与晚期发型的临床特征明显不同。

1.严重子痫前期发型的临床特征。

(1)发病时间早,病情严重,主要是严重。高血压发生在妊娠早期和中期,蛋白尿发生。随着怀孕的进展,它通常表现为严重的高血压和大量的蛋白尿。(2)母亲有许多并发症和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发生胎盘早剥、DIC、HELLP综合征、心力衰竭、肾衰竭、视网膜剥离、失明、脑血管意外、中风和多器官衰竭。产后出血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加。(3)围产期儿童结果不佳,小孕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童,胎儿生长有限的概率增加,胎儿死亡在子宫内,缺陷增加。肺透明膜病变、智力发育迟缓、脑瘫、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显著增加[1]。(4)第二次妊娠和子痫前期再次发生的风险很高,未来发生或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5)预计治疗风险高,成本高。终止妊娠的机会并不容易决定。

早期严重子痫前期抗凝治疗的基础是过高凝结易栓状态。

妊娠妇女血液纤溶性活性降低,处于高凝状态,血液高凝状态称为血栓前状态。早期严重子痫前期合并高脂血症,高同半胱氨酸血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障碍和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收缩和张力障碍,全身小血管痉挛和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导致胎盘组织缺血缺氧,血管内皮损伤,凝血-纤溶性动态平衡破裂,凝血功能亢进和纤溶性活性降低更有可能促进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微循环淤积更严重,进一步加重缺血缺氧,损害肝脏、肾脏、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导致母体并发症早期出现,逐渐加重;胎盘阻力增加,胎盘循环减少,导致S/D值增加,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果。早期发型严重子痫前期APTT,PT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增多,凝血功能亢进,血液凝结过多;纤维溶解活性降低,D-D二聚体增多,血栓形成趋势增大。

3.EOSP发病时,基因的异常表达和多态性起着重要作用。

早期严重子痫前期基因遗传学研究发现,与凝血功能相关的基因突变与其发病密切相关。凝血酶原体(PT)G20210A突变导致PT浓度和活性增加;研究发现,G20210A变异携带者先期子痫发作时间明显过早;纤溶酶原体激活抑制剂1(PAI-1)水平上升,过度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导致绒毛和螺旋小动脉内血栓形成[2]。PAI-1基因突变发生率显著增加[3],PAI-15G/5G基因型子痫发作时间显著增加。PAI-15G/5G基因类型与EOSP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4.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与早期重度子痫有关,也是抗凝治疗的基础。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PA)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称,其特征是:全身器官动静脉血栓形成,子宫胎盘灌注不良导致复发性流产等胎儿不良结局,胎儿生长受限,胎儿死亡,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APA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A)和狼疮凝血因子(LA),其中ACA可抑制前列环素的合成,使血栓/前列环素的比例失衡,抑制蛋白质C的激活,结合并降低凝血酶功能,诱导内皮表达血管内皮粘附因子(VCAM-1)、细胞粘附分子(ICAM-1)等粘附蛋白,导致血栓形成。研究发现,胎盘早剥和早产与APS有关。研究发现,ACA在妊娠中后期与低密度脂蛋白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氧化损伤,导致代谢综合征(高血糖、高脂血症、高血压),通过与靶蛋白β2-GPI结合抑制其抗凝活性,促进血栓形成,最终导致早期严重子痫前期、胎盘功能不全和FGR。因此,APS被认为是早期严重子痫前期的基础[6]。它还为抗凝治疗提供了基础。

5.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抗凝血酶(AT)、丹参等常用抗凝药物。

5.阿司匹林的小剂量。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小剂量阿司匹林应在妊娠前或妊娠早期使用,用于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和肾脏病史的孕妇。然而,子痫前期的治疗是否有效需要进一步的证明。

5.2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抗活化凝血因子X(FXA),能降低凝血酶IIA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抗血栓形成,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良反应小。血浆半衰期长,每日皮下注射一次,与血浆蛋白结合少,数量易于控制。不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安全。基于上述优点,低分子肝素在早期发型和严重子痫前期的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Saisto和其他[7]报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例妊娠22周早期严重子痫前期患者,妊娠38周自然分娩,D-二聚体显著减少,低分子肝素继续导致分娩后6周。Kupferminc[8]用低分子肝素和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33例严重子痫前期、FGR、胎盘早剥、易栓症孕妇,妊娠无1例胎儿死亡,妊娠周延长,出生体重增加。根据D-二聚体水平、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率(PT-INR)调整,张建平等[9]建议应用5000~10000U/d)。低分子肝素治疗早期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存在争议,最佳剂量,适应证值得进一步讨论。

5.3AT和丹参抗凝血酶。

丹参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泥、冷却血液、消除痢疾、养血、镇静神经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丹参酮-A磺酸钠对血小板Mg-ATP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降低TXA2血浆浓度;硒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胎盘局部氧化压力水平[10]。杨伊科[11]研究丹参可以通过影响各种凝血因子发挥抗凝、促进纤维溶解、降低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作用。[12]低分子肝素+丹参治疗严重子痫前期发现患者尿量明显增加,24小时尿蛋白明显减少,对血小板和凝血指标没有影响。目前,丹参治疗早期严重子痫的早期报告较少,应用剂量有待研究。

研究发现,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nt)在早期严重子痫前期降低,一些学者提出外源性补充抗凝血酶。Nakaloayashi和其他[13]使用ATIII,1500U/d,连续使用7天,治疗早期发型严重子痫前期合并FGR的患者。发现孕妇的血压和围产期结果优于肝素治疗组。Hiroshi和其他[14]使用抗凝血酶ATII3,3000U/d。在7天的治疗中,发现治疗组的妊娠周延长,胎儿生物物理分数提高,新生儿数量增加。与对照组中人血白蛋白的应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目前关于ATII治疗效果的应用没有确定结论。

综上所述,高凝状态、高脂血症、高同半胱氨酸血症和基因异常表现是早期严重子痫预期治疗中抗凝治疗的基础。目前,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是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钙同时具有低分子肝素和钙补充剂的作用。中药丹参利尿剂消除肿胀,改善微循环,应用于早期严重子痫的早期阶段。应进一步讨论其具体的药物适应症、剂量和应用方法。


热门期刊